塔塔尔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人口共有3556人(2010年)。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天山北部地区,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乌鲁木齐市等地区人数较多。比较集中分布在乌鲁木齐、伊宁、塔城、奇台、吉木萨尔、阿勒泰、昌吉等地。
“塔塔尔”是本民族自称“tatar”一词的音译。其名称最初见于突厥碑文《阙特勤碑》中,唐代文献称“达旦”,之后文献里出现的“达旦”、“达达”、“达怛”、“达靼”、“鞑靼”等,都是“塔塔尔”的不同音译。
塔塔尔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唐代时,为我国北方游牧的突厥汗国统治下的一个部落。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突厥汗国衰亡后,鞑靼逐渐强大,唐以后“鞑靼”一名成为对中国北方诸部落的泛称。蒙古兴起后,鞑靼成为蒙古汗国统治下的一个部落。13世纪蒙古西征时,中亚人和欧洲人仍将蒙古人统称为“鞑靼”,明代史书则将东部蒙古各部称为鞑靼。
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塔塔尔语是在保加尔语和克普恰克语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古回鹘语、喀卡尼亚语、古乌孜别克语都对它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塔塔尔族使用文字的历史很悠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先后使用过突厥文、回鹘文和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塔塔尔文。从20世纪中叶开始,塔塔尔族对原有的老塔塔尔文进行了改革。现代塔塔尔文语音由10个元音单位、24个辅音音位组成。由于塔塔尔族长期与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人交错杂居,往来频繁,联系密切,因而这两个民族的语言文字已成为塔塔尔族人的通用的语言文字。居住在阿勒泰、塔城、奇台等地的塔塔尔族多使用哈萨克语语言文字,乌鲁木齐、伊宁等城市的塔塔尔族则多使用维吾尔语言文字。
(摘自《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中国少数民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