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

白族总人口有1933510人(201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统称为“白人”。他称有民家、那马、勒墨、勒布等60多种。过去汉族称之为“民家”,以与“军家”相别,元、明史籍称之为“白人”或“僰人”,纳西语称之为“勒布”、“那马”,傈僳语称之为“勒墨”,藏语称之为“勒波”,彝语称之为“娄哺”、“洛本”、“罗基颇”,贵州一带的白族有“七姓民”、“九姓族”、“罗苴”、“龙江人”、“南京人”等不同称呼。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11月,根据广大白族人民的意愿,正式确定以“白族”作为统一族称。

白族分布地区处在云贵高原。西部有澜沧江、怒江纵贯南北,构成纵深的河谷地带,林木繁茂,景色秀丽;东部有金沙江横贯东西,地势开阔,宜于禾稼。金沙江西南的洱海之滨,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庄稼一年两熟,主产大米、小麦、豆类、玉米、棉花、油菜、甘蔗、烟叶等,号称粮棉之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铁、铜、铝和各类稀有金属。

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也有人认为语支未定,并有不少学者主张应该单独划为白语支。白语按地域范围分成南、中、北三大方言片区,南部方言和中部方言比较接近,与北部方言差别较大,但能互相通话,使用南部方言的人较多。白语有22~29个辅音。有大量汉语借词,新词术语都直接借用汉语,是藏缅语族中汉语借词较多的一种语言。词汇近60%为汉语借词,多数人通晓汉语。

白族在唐代曾参照汉字创制了方块白文。历史上,白族用白文记述历史,创作文学,留下了一定数量的白文古籍,大致有如下几类:白文经卷、白文残瓦、白文史书、白文碑刻、白文祭文、白文唱本和白文对联等。1958年,徐琳、赵衍荪等语文专家拟定了以拉丁型26个字母为形式的《白族文字方案》(草案)。1982年对原方案进行了修订,简称“新白文”。新白文声母27个,韵母37个。修订后的白族文字能够科学、准确地书写大理州境内白语两大方言区内百万白族成员的口语。

(摘自《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中国少数民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