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各族群众在首个“非遗”春节文化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日期:2025-02-17 来源:贵州省民宗委 字号:[ 大 中 小 ]
春节是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节日,也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贵州各族群众以首个“非遗”春节为各族文化交流交融的舞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丰富各族群众共庆的载体形式
贵州各地开展了舞龙舞狮、花灯戏、非遗火壶、打铁花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举办了烟花会、庙会、灯会等活动,多领域、多样化的文旅活动用丰富的“文化符号”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场文化盛宴,让各族群众沉浸式体验民俗文化魅力,助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如,贵阳市南明区甲秀楼举办“非遗过大年”系列活动,推出快闪表演、木偶戏、相声、杂技表演、音乐激光秀、布依族簸箕画制作体验等。六盘水市推出包括展览、阅读推广、非遗体验、篮球赛等在内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及体育活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举行了“龙灯踩街”民俗活动。
二、凝聚各族群众团圆的情感纽带
为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2024年底,贵州印发《贵州省促进入境旅游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全面推动贵州省入境旅游加快恢复发展。春节期间,贵州各地文旅系统坚持放假“不放松”、服务“不打烊”,以实际行动筑牢安全底线,以真情服务守护城市名片。各族群众在“回家过年”的热切氛围中进一步交往交流,在各项主题活动中用民族特色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文化交融中不断增强“灯火团圆、家国更美”的文化认同。如,贵州发布智能旅游应用“AI游贵州”,可以快速获取个性化行程,为游客沉浸式体验注入强劲动力。六盘水市文旅部门创新暗查暗访制度,执行领导带班、重要岗位专人值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全程监督服务质量,确保游客满意度保持高位。
三、增强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效能
通过搭建共建共享文化实践平台,在各地庆祝春节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中不断增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随着“三交”的深入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央视美食文旅节目《三餐四季》解锁铜仁美食,带游客品“梵净山珍”,寻烟火气里的风味。“2025蛇年新春庙会——又见大明”安顺古城2025年春节系列活动在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启动,《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等央媒纷纷关注报道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庆祝农历新年的喜庆氛围。贵阳市围绕“六爽”和“欢欢喜喜过大年”春节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策划了150余项特色文旅产品和活动,各地浓浓年味再次火爆出圈,频频亮相央视《新闻联播》等多档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