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多措并举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走深走实

日期:2024-12-13  来源:天津市民宗委   字号:[ ]

天津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的指导思想,加强与民族地区精准对接与互通协作,制定《天津市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2024年文化旅游帮扶专项工作方案》和《2024年旅游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工作举措》,立足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明确文化旅游推介、文艺活动展演等7个方面17条具体举措,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走深走实。

一、强化文旅活动精准对接,打造交往直通车

一是签订合作协议。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文旅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全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滨海新区代表团赴甘肃省天水市,考察调研张家川县、天水古城、天水市博物馆等,并与天水市文旅部门签订合作协议。

二是开展宣传推介。协助甘肃武威、青海黄南来津举办“醉美玉如意,感恩帮扶情”甘津东西部文旅协作交流会、“津陇共振兴”合作交流洽谈、“山宗水源大美青海感恩奋进携手津门故里跨越山海相约”推介会。在津举办甘肃文创非遗市集和特色美食展,展示天水麻辣烫、兰州牛肉面及非遗手工艺品等特色产品。邀请甘南州碌曲县、合水县文旅部门参加第33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活动。

三是打造旅游线路。组织旅游企业开启新疆“津选旅行”,进一步提升“引客入疆”“文旅援疆”的合作力度。南开区持续推出5条民族主题精品旅游线路,东丽区推出6条旅游线路,津南区宣传推介“热辣滚烫”天水麻辣烫秦安主题旅游线路、和田玉石文化旅游节一日游线路等甘肃、新疆特色旅游线路。

二、持续精品文化演出合作,构建交流新舞台

一是创造新IP。天津人艺推出话剧《赶大营》,通过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艺术化的演绎手法,表现了杨柳青货郎肩挑小篓追赶西征军大营做生意,形成“三千货郎满天山”的壮阔局面,彰显津商在繁荣经济、东西互助、民族团结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

二是送艺到边疆。组织天津市群众艺术馆文化志愿工作者赴甘肃甘南州及青海黄南州开展“春雨工程”文化交流活动,顺利完成2场极具浓郁天津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联合北京市文化馆、河北省群众艺术馆,创新性开展京津冀文化志愿者边疆行“走进青海”活动。组织昌都行“大舞台”文艺演出,线下演出线上直播,惠及群众近15万人。

三是引艺入津沽。协助西藏昌都在津举办“津昌情·一家亲”昌都市优秀文艺节目巡演;新疆和田地区文旅部门与天津北方演艺集团联合制作歌舞剧《山海情深》——“北京回信”,并在津举行专场演出;于田县文工团在津开展为期4天的“山海无疆 津和共韵”文艺汇演,得到各族群众一致好评,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

三、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汇聚交融资源池

一是书香浸润携手路。持续推动“图书馆移动分馆”建设,在昌都市建立天津图书馆分馆,购买添置数万册图书;支援昌都和丁青县数字分馆建设,实现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天津图书馆联合黄南藏族自治州、丁青县、甘南藏族自治州图书馆共同开展第三届“清悦之声”领读人活动、云端共度书香节、“与智‘绘’携手”线上绘本导读活动;与西藏昌都市、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河北承德市承德县图书馆合作,共同举办“4.23世界读书日”活动暨第七届“掌上诗词大会”,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展览共谱团结篇。天津博物馆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在津推出“丝路昆仑——新疆文物精品展”“岁华纪丽——天津博物馆馆藏二十四节气文物精华展”等主题展览;周邓纪念馆与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的山丹艾黎纪念馆共同举办“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楷模周恩来”展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

三是非遗搭建连心桥。举办京津冀甘黔湘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创意大联展,设置戏曲、曲艺、武术、皮影等不同主题的文化之夜,全方位展现非遗文化一脉同源的历史传承。组织天津非遗企业参加2024年“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活动期间天津以“走进非遗、品味天津”为主题,集合了10项极具地域特色的代表性非遗项目,积极推动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