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聚力打造三堂团学“金课”
推动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取得积极成效

日期:2024-09-13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   字号:[ ]

2024年,中南民族大学党委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1100余支实践队伍、12000余名师生积极投身“三下乡”社会实践,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文化传承、助力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群众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其中,“跟着《概论》教材走中国”系列活动、“进百村·访百企”专题实践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长期以来,中南民族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将社会实践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共青团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优势,聚力打造第一课堂“筑牢信仰的思政课”、第二课堂“创新育人的思政课”、第三课堂“知行合一的思政课”三堂团学“金课”,推动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取得积极成效。

一、紧扣工作主线,着力打造第一课堂“筑牢信仰的思政课”。始终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探索衔接学科专业教学体系,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与“大思政课”紧密融合,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一是在课程设计上,坚持知识传授和文化浸润相结合。二是在教学内容上,坚持深入历史和贴近现实相结合。三是在阐释方式上,坚持讲透讲活和入脑入心相结合。

二、丰富育人载体,持续建设第二课堂“创新育人的思政课”。针对不同领域的第二课堂活动,突出分层分类,创新引领模式,以丰富多彩的学术科创、美育艺术、网络文化活动为抓手,回应青年所需所盼,让思想政治工作在第二课堂“实起来、活起来、动起来”。一是突出科技创新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二是突出美育浸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三是突出网络育人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三、强化融情交流,努力上好第三课堂“知行合一的思政课”。注重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通过“三下乡”“返家乡”和志愿服务、社区实践等载体,实现对团员青年从“理论”向“实践”到“奉献”的有效引领。一是以专业为依托,开展社会实践。二是以实践为手段,加深国情认识。三是以奉献为目标,激发报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