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充分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日期:2024-06-19  来源:山东省民宗委   字号:[ ]

近年来,山东省充分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儒家文化、大运河文化、红色胶东文化等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挖掘馆藏价值,用文物资源解码中华民族共同体

一是挖掘展示民族文化历史。组织民族领域专家学者,深入挖掘展出博物馆中能够体现“共同性”“融合性”的文物古迹,发掘传统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精神内涵,将相关内容融入解说词,让馆藏文物“活”起来。济南市城子崖遗址博物馆通过陈列展示后李(西河)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时期的文物精品、场景以及汉代济南郡(国)都城--章丘市东平陵故城遗址出土的文物精品,立体呈现了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力驳斥了中国文化西来说。济宁大运河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用文物藏品、3D演示等,设计“运河访古”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文化展,展现运河流域的民族交融史实。威海市打造我国首个“一战华工纪念馆”,展出了华工铜手镯、帽徽、证件、华工日记、纪念章等文物,系统展示了14万华工奔赴一战西线战场的历史,将民族精神与国家荣辱紧密相连,昭示中华民族惟有自立自强,方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搭建平台开展研学实践。济南市利用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常年开展“我在博物馆上了一堂历史课”、“原始部落进校园”活动、“城子崖史前文化研学”社会教育活动项目,累计接待研学团队、开展其他各类社会教育活动,深受广大师生欢迎。推动青州博物馆与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高校联合打造产学研平台,威海市博物馆与威海艺校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高标准推进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等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设计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文化展,丰富游览层次内涵。三是搭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载体。结合馆藏文化及文物特色,常态化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行动,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立足运河文化开展《大运风华—运河文化陈列》主题展览,青州博物馆以赵秉忠殿试状元卷延伸开展“墨香书法课堂”和“民族团结故事我来讲”活动,威海市博物馆选拔青少年学生担任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引导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护好民族团结生命线。

二、创新开展活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注重研发主题社教活动。以展览内容为出发点,以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从历史、非遗等多个角度研发设计社会教育活动方案,着力打造以孔子博物馆“孔子课堂”、威海市博物馆“知脚下看天下——重走甲午古战场”“幸福使者·共享文化”等为代表的社会教育服务品牌,开展山东博物馆“文上墨影,纸上春秋”、孔子博物馆《孔府点心制作体验系列课程》等教育活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入人们心中。二是利用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利用周末、传统节日等,孔子博物馆、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青州博物馆创新性开展“秋韵团圆情•博物馆里做月饼”、聊来“运”转·跳跃的指间艺术——二十四节气、“趣品清明上河图 博物馆里扎纸鸢”等主题活动,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来浸润民心,增强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提升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三是开展高校实践研学活动。以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为载体,合作申报专项课题,拓宽博物馆研学活动,青州博物馆联合高校组织“穿在身上的历史——文创T恤设计”“跨越千年 微笑相约”等活动,威海市博物馆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海洋工程学院“海卫红既实践队”开展志愿者讲解实践活动。

三、拓展宣传方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风采

一是官方传媒发声。山东博物馆、孔子博物馆馆藏文物“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商周十供”、三圣像、《乾隆御定石经初拓本》等亮相《国家宝藏》,以文化为媒讲好中华传统故事,激发公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共鸣,赓续历史文脉,增进文化认同。二是数字技术赋能。运用数字科技、文物展示、微缩景观等展示手段,搭建“数字文博 云观邹鲁”“威博虚拟展厅”等数字平台,让展陈展览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全方位、跨时空、立体化讲述和展示,为各族群众提供富有立体感、真实感的“全景体验”,扩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辐射范围和传播效能。三是网络直播借力。各博物馆借助新媒体,创新文博宣传途径,通过直播平台发布实时研学活动、教育课程、公益讲座等内容,孔子博物馆推出“遇见孔子”“人间孔子”、邹城博物馆推出“邾国故城遗址考古研学”等直播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历史文化、参与文物保护、促进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