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扎实开展“同心共富”实践助力民族乡村全面振兴

日期:2024-06-07  来源:浙江省民宗委   字号:[ ]

近年来,浙江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聚焦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创造性系统性深入实践“同心共富”工程,不断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坚持高位推进,聚焦民族地区发展提能增智。立足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实际,积极推动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三个意义”落实落地。坚持系统谋划推动。出台《浙江省民宗系统关于坚持和深化“千万工程”助力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浙江省民族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结对支援民族乡镇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谋划布局乡村结对帮扶和高质量发展相关举措。明晰资金使用导向。充分发挥中央和省级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带动作用,进一步突出“融”的导向。每年开展全省推进共同富裕重点项目对接恳谈活动,支持“同心共富”项目建设,有效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多方合力、久久为功,谋划落实新一轮省民族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结对支援民族乡(镇)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作,深入开展“同心共富·百村结对”行动,动员全省宗教界开展“之江同心·正信正行”助力乡村帮扶行动,支持集体经济相对薄弱乡村发展。充分挖掘潜在资源,积极参与未来乡村创建、省级文明村镇评选、3A级景区村建设,积极开展村寨保护利用项目,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提能增智。

二是突出共建共享,扎实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立足浙江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实际,循迹溯源“千万工程”经验成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同心共富”工程。聚力打造一批“同心共富”联盟,支持杭州、温州、金华、衢州、丽水市本级以及泰顺、兰溪、衢江等7个民族工作重点县(市、区)发展。坚持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着力推动山海协作、对口协作等地区强化资源整合,组建强村公司、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区域品牌,精准发力推动乡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持续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新通道。深化乡村共同富裕“十百千万”培育工程,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全域开展好畲味、好畲匠、好畲居、好畲艺、好畲品“五畲”系列培育,宣介推广富有民族特色的区域公共品牌。结合民族地区自身资源禀赋,推动构建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休闲康养、体育赛事等新业态新产业,坚持“一村一品”,发挥“两进两回”、青年创客联盟等作用,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用活用好各类平台载体。每年设立“民族风物馆”参展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中国(义乌)国际森林博览会等,生动呈现农林产品、民族文创、民族工艺品等多类优质产品。结合数字乡村、未来乡村建设,指导鼓励温州、临安、桐庐、景宁等地深入推进“云上民族村寨”试点工程。

三是聚焦有形有感有效,持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汇聚同心共富力量。加强民族地区共同现代化“三支队伍”建设,通过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学术研讨会、话共富促共融恳谈会等形式多样的平台载体,邀请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代表,挖掘推广共富领军人物优秀案例,共同解锁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基因密码。创新发展民族文化。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优势,举办浙江省民族风情旅游文化活动、中国(浙江)民族服饰设计展演、“三月三”风情旅游节等民族文化活动。聚焦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承办或参加全国“民体杯”系列赛事,支持各类体育赛事、民族传统体育优势项目走进民族乡村。持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将“送茶入户”融入“浙藏”“浙川”对口支援工作中去,以社会募集、茶企承接的形式,对西藏、四川等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低收入农牧民进行慰问走访。景宁、苍南等地积极发挥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作用,加强对台民族文化、经贸、青年、基层等各领域交往交流,持续深化“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共同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