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四举措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质增效

日期:2024-04-15  来源:河南省民宗委   字号:[ ]

河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牵引和抓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动,取得显著成效。

一、顶层设计持续完善,组织领导不断加强。根据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确定创建目标和具体措施。省财政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项补助经费,用于支持各地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南阳市在全省率先提出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工作目标,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地级市。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将创建工作纳入民族宗教工作年度考核评价中,打造了1000余平方米的开封市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展馆,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多地通过党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和推动。

二、创建范围日益扩展,影响力不断提升。一是抓基层,在“七进”基础上,推动创建工作向楼院、岗位、景区、医院、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等延伸,培育了一大批示范点,形成了示范带。二是扩范围,推动创建工作从以民族聚居地区为主转向在各地区一体开展。2023年共命名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8个,其中位于民族聚居地区以外的有22个,占比58%。三是强辐射,将周边区域和流动人口纳入创建范围。濮阳市南乐县持续深化三省四县联谊机制,依托当地优质教育资源,跨省与周边县开展青少年“运河情一家亲”研学游、豫鲁冀“加强民族团结,增进睦邻友好”联谊交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场教学等联创活动,吸引山东、河北等地学子前来求学,不断完善各民族融入城市的政策举措、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帮助解决上学、就业、居住等方面的问题,各族群众的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四是抓地市,协调指导地级市全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较大范围内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影响力。继南阳市之后,洛阳市在今年1月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两市创建工作的成功,在全省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各项投入相继落实,共同迈向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河南省“十四五”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统筹安排。各地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支撑,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各民族共享改革开放和发展成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一批拉动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公共服务覆盖各族群众,在就业培训、子女入学、急难救助等方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及其随迁家属都能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

四、制度机制愈加健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坚持把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活动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典型示范机制、督导检查机制、考核奖励机制。坚持重心下移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负责”的民族工作网格化管理体系。坚持完善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不安定因素分析研判、包案督办、跨区域协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有力支持了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驻马店市积极探索嵌入式社区建设,街道、社区之间建立联系沟通机制,服务各族群众和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鹤壁市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以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漯河市召陵区成立民族宗教领域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在8个镇(街道)设立民族宗教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站,并推行一周一排查、一月一例会、一季一总结、一案一办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