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多措并举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4-02-09 来源:四川省民宗委 字号:[ 大 中 小 ]
四川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抓手,以民族团结示范工程项目为载体,注重创新融合,牵住“牛鼻子”、耕好“责任田”、打破“中梗阻”,切实抓好两资工作,助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制度规则先行,牵住“牛鼻子”。坚持高位统筹,聚焦地区发展提能,先后印发《四川省民族地区开发资金管理办法》《四川省两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四川省民族团结示范村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实施;持续加强项目库制度建设,明确项目库负面清单,严格优选项目入库,不断提升两资项目整体绩效。利用每年的全省两资工作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现场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培训会等,组织全省各市(州)、重点区县赴阿坝州、攀枝花市等地开展互学互鉴互动,共谋地区产业发展对策,开阔发展视野。
二是优化服务管理,耕好“责任田”。立足两资工作广泛凝聚各族各界人才优势和协调统筹职能职责,组织各类技术专家等人员建立“智囊”队伍。长期动态收集整理各市(州)产业发展困难瓶颈,建立责任清单,牵头相关部门参加集体商讨解决方案,落实责任领导和联络人员,限定办理时限,及时跟踪解决。联合财政厅邀请文旅、农牧等领域专家,组织完成2024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评审,评出27个项目。做好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绩效评估,持续修订完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对全省14个市(州)57个2022年资金项目开展实地绩效评价。对近年来实施的重点项目进行跟踪,对其建设及后期管护等进行评估,安排资金对综合效益好的10个项目给予奖励性补助,引导各地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延长项目生命周期。
三是深化改革创新,打破“中梗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系统谋划区域经济布局,着眼地区长远发展,抓住地区核心问题,以精准扶贫工作为统领,科学论证选择产业项目,转变扶贫观念,由“输血式”的“送”,转向“造血式”的“扶”。筠连县团林苗族乡以民族类专项资金为引子,整合脱贫户产业到户扶持资金,科学选择发展鸽子养殖产业,贫困村与贫困户成了“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