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创新实施“四项工程”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日期:2024-02-09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   字号:[ ]

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宁夏各项工作的主线,创新实施党员干部培元固本、青少年学生夯基育苗、各族群众凝心聚魂、社科理论正本清源“四项工程”,形成共同价值追求,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思想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一、实施培元固本工程,锻强“主力军”

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切实用党的民族工作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培养“铸牢”工作的“明白人”。一是常态化学习促常学常新。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组)必学内容,自治区党委常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习研讨20多次,并在人民日报刊发理论学习成果,示范带动全区各级党委(党组)及时跟进学习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学思践悟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主线意识。二是广覆盖培训促入脑入心。把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各级党校、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录制马克思主义“五观”慕课纳入宁夏干部培训网络学院、“学习强国”宁夏平台,开展常态化教育培训,全区各地各部门举办相关培训班1300多期、参训22万人次,实现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全覆盖,编发马克思主义“五观”口袋书、共同体意识知识手册30多万册,覆盖机关干部、基层党组织。三是嵌入式宣传促共情共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创新开展“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总书记嘱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恩总书记、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教育或宣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念、砥砺初心、担当作为。

二、实施夯基育苗工程,厚植“爱国情”

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把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各领域、教书育人全过程,使爱我中华的种子扎根各族学生心灵深处。一是用好课堂主阵地。在全区各类学校开设“石榴籽”思政课程,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17个课程建设联盟,专题培训思政教师1.5万人次,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等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有效推动共同体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二是探索实践新路径。将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党日团日队日、校园文化建设等,组织开展“百校万人”大宣讲、民族团结知识竞赛、爱国主义演讲等活动,厚植爱国情怀。固原市连续28年组织学生徒步54公里祭奠革命英烈,被人民日报称为“行走的思政课”。创新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常态化举办各族学生夏(冬)令营、“闽宁少年手拉手”等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学生跨省区交往交流交融,打造“红石榴”特色品牌。三是搭建网络云平台。充分发挥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的优势,组织开展云端教室、云端座谈会、网上书信漂流瓶等活动,区内3000余名中小学生与新疆、西藏等地中小学生同上一堂课、同唱一首歌、同读一本书,相互了解尊重、相互学习借鉴,立志做维护祖国统一、爱护民族团结的“石榴籽”。

三、实施凝心聚魂工程,培育“团结花”

把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宣传工作格局,以学铸魂,以文化心,以史育人,各族群众在内心深处种下“石榴树”、结出“团结花”。一是用共同价值引领。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永远跟党走”等宣教活动,涌现出“人民楷模”王有德、“七一勋章”王兰花等一批先进典型。连续40年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连续6年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大宣讲,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区)实现全覆盖,“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旋律更加昂扬。二是用中华文化浸润。推进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建设,保护和传承宁夏花儿、刺绣、泥塑等28项非遗文化,定期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守好中华文脉。以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作40余部文化精品力作,电视剧《山海情》在海内外热播,《宁夏故事》全网播放量超过5000万次,文化下基层活动每年演出4000多场次,在春风化雨中坚定文化自信。三是用革命传统滋养。立足宁夏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打造六盘山长征纪念馆、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馆、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教育基地60多个,围绕重要节日节点开展有声势有影响的宣传教育活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增进“五个认同”。四是用伟大成就感召。开展“今昔对比看变化、知史感恩共产党”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直观感受宁夏60多年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宁夏脱贫、教育、交通等10方面的沧桑巨变,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感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力量、感恩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黄河水甜、共产党好、总书记亲”成为塞上儿女的共同心声。

四、实施正本清源工程,铸牢“中华魂”

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加强历史研究,持续正本清源,“四个共同”逐步成为各族群众的广泛认知和自觉认同。一是加强基础性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纳入全区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宁夏新型智库重点课题,支持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建设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累计完成相关课题研究100余项,《新时代宁夏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践研究》入选2022年中宣部“马工程”重点项目。举办中国民族研究社团第四届联合学术大会,邀请全国2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开展学术研究。二是讲好共同体故事。深入挖掘整理宁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完成“三交”史料汇编(宁夏卷)阶段性成果100余万字,组织编写通俗化、大众化故事丛书,广泛宣传推介《道中华》,开设“小宁大讲堂”以动漫形式解读中华民族历史脉络和各民族“三交”的宁夏故事,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