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积极创树“榴铸童心”民族工作品牌
日期:2023-11-24 来源:山东省民宗委 字号:[ 大 中 小 ]
山东省威海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打造“榴铸童心”民族工作品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一是搭建平台打造全环境教育基地。在全市38所省、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建立实施“1+5”工作体系,成立民族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疆域历史、传统体育、美术美育等5个特色教学组,专门开发中华民族共同体特色教育课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教育教学同部署、同推进。充分利用140余处校园“一地一廊一厅一馆”、20余个“石榴园”打造学生身边的宣传教育基地,在教学楼公共区域,利用电子屏、歌唱吧等现代科技设施开设特色课堂,在校园长廊展示各族师生创作的剪纸、雕塑、篆刻等作品,专门设立特色展厅,重点讲述威海红色故事,通过篆刻、书画等形式展示马石山十勇士、乳娘等感人故事,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抬头可看、随手可学、处处能感。
二是创新形式加强全过程教育引导。狠抓课程建设,5个特色教学组研发了《寻脉黄河 在海观河》《情系方寸 印记中国》等9个课程,构建了“思政学科主学—各学科浸润学—强健体魄学—特色展演学—传统文化学—志愿服务学”六链条学习活动,推动名曲、名画、名著“三名进课堂”。狠抓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威海本地红色资源,开展“童心向党”主题活动,组织参观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天福山起义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冲破封锁线”“运送军粮”“红色远足”等体验式教学活动,让各族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强化理想信念。狠抓节日活动,连续五年开展新年艺术展演、开学第一课等活动,全市221个中小学校、5984个班级、32.9万名师生参与开学第一课,自编自演经典节目130余个,将56个民族名称改编融入歌曲《万疆》,在全市中小学校广为传唱。狠抓宣传宣讲,组建教师、学生两支“红石榴”宣讲队,98名参加过民族地区支教的教师主动担任“一地一廊一厅一馆”讲解员,组织学生利用广播站、现场宣讲等方式,开展专题播报300余次、宣讲民族团结进步故事120余次。
三是优化机制建设共促民族融合发展。建立“点对点”沟通机制,组织具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教师成立“爱心妈妈”志愿团,定期开展“教师访千家”,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建立“手拉手”协作机制。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和“石榴籽宣讲团”,广泛开展政策宣讲。建立“面对面”共创机制,组织全市中小学校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开放日”活动50余次,先后邀请300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吸纳合理化意见建议近百条。全市44所学校与青海、新疆的46所学校结成伙伴学校,开展“同上一节课”活动200余场次,促进各族群众共享优质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