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日期:2023-10-17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民委   字号:[ ]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着力在抓手有形、受众有感、育人有效上下功夫,持续推进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在前、作表率。

一是夯实体制机制保障。2021年,自治区教育部门印发《关于在全区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面深入持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一体化、分阶段推进五年行动计划。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地各校党委重要议程、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各级政府履职、班子考核和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指标体系,统筹调动各方力量,汇聚协同育人合力。目前,全区已构建起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学段有序衔接,课程融入、专题教育、主题实践、校园文化各领域全面覆盖的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了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力推进,“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在全区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心中深深扎根。

二是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坚持从娃娃抓起,编印并配发小学石榴籽读本和幼儿园绘本,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纳入中考范围,率先开设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修课,构建“石榴红”“北疆绿”“航天蓝”特色思政课程,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蒙古的实践案例和“五个事实道理”思政讲义,聚焦“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制作示范资源包,构建起各学段全覆盖的一体化课程教材体系,着力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建设全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教育研究中心,推进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创新,注重挖掘丰富的教育资源,建成课程思政优质教学资源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融进所有课程,着力增强各类课程的协同性有效性;在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中设置一定学时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全区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室,建设3个覆盖全区东、中、西部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培训研修基地等,着力提升教师的施教能力。

三是拓展实践育人新模式。实施“石榴籽”育人建设工程,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治区教育部门指导各地各校布局140项重点任务,评选12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创建示范校,建立12个青少年研学实践基地,36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校),组织开展“红色地标我打卡 思政课堂走起来”活动,挖掘各地丰富社会资源,打造出近百个红色打卡点,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深受启发和教育;实施“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行动,创作《沿着总书记足迹 走读新时代内蒙古》系列短视频,制作《草原额吉都贵玛》《齐心协力建包钢》等虚拟仿真课程,分学段制作25集石榴籽育人小课堂,打造《何以中国》《奋进吧!北疆少年》等网络育人品牌,提高网络育人质效;布局建设内蒙古大学等6所高校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获批省级以上课题157个,出版专著53部,逐步建立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学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