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四抓四有”促进各族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
日期:2023-09-26 来源:湖北省民宗委 字号:[ 大 中 小 ]
湖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组织全省各民族青少年开展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交流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
一是抓规划引领,部署有高度。制定《湖北省民宗委实施“三项计划”建设示范“三区”工作方案》,把促进各民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作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突出“融”的理念,以双向交流、立德树人、实践育人为抓手,通过举办各民族青少年夏(冬)令营,开展青少年“手拉手”等交流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继承和发扬民族团结优良传统,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利用对口支援等机制,拓展交流渠道,建立城市、学校、家庭、学生多层次多形式跨区域合作机制,开展书信往来、主题团队会、“同上一堂课、同唱一首歌、同读一本书”等活动进行结对帮扶、联谊联心,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二是抓组织领导,实施有力度。市州及县市区积极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项任务落实,做到年度有计划,每月有活动,群众有参与,宣传有声势,社会有影响,2023年确立省级“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试点项目19个。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项青少年交流活动50多场,全省参与人员总数过万余人次,其中“相约黄鹤楼.齐声颂中华”,“清江斗笠”情牵“边疆花帽”,湖北利川与新疆双河青少年“手拉手”结对交流等活动师生反响热烈。
三是抓宣传动员,影响有深度。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和广播电视、悬挂横幅标语、LED显示屏、展板、墙布、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宣传,集中在校园内开展民族团结主题队课,推动各族青少年学习党的民族政策,拓展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推出《武陵王》等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融合现代文明的文化精品,打造了昭君出塞、唐崖土司城遗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一批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产品、文化符号和旅游线路,让各族青少年在学习中、课堂外受到文化产品的浸润,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四是抓平台打造,活动有维度。充分利用湖北优势资源,打造特色品牌,创新实施各族青少年“手牵手”百校结对行动、各族青少年荆楚研学行动,多维度开展各种活动促进青少年交流。今年以来,团省委、省民宗委、省少工委等单位先后邀请2500余名新疆、西藏青少年来鄂,系牢三地青少年扩大交流、增进友谊的重要纽带;7月25日全省举行“红领巾心向党·石榴籽一家亲”鄂疆藏少年手拉手融情夏令营主题队会,三地少先队员身穿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深情交流,气氛欢快热烈;省内民族地区与武汉、襄阳、宜昌等大中城市中小学结对交流,打造促进团结交融示范校园,开展百校结对行动,促进各民族青少年相互学习帮助、共同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