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打造民族医药新亮点

日期:2023-08-02  来源:云南省民宗委   字号:[ ]

近年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以弘扬傣医药文化为主线,以传承创新为动力,以傣医药产业化发展为路径,在推动产业富州上闯出一条特色化路子,“傣医药(睡药疗法)”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名录,包药疗法、拖擦疗法等被纳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守正创新,推动傣医药传承发展。一是深度挖掘。成立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研究所,深入挖掘7000多个傣医传统经方,整理归纳9种传统特色疗法,组织编写出版《国家21世纪傣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傣医治疗学》《中傣药泡制技术》等傣医学教材,系统整理我国傣药1666种,编著《中国傣药志》上、下两卷,建立688份傣药材标准图文数据库。二是建强阵地。建成“傣医药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系统展示傣医药历史文化、提供体验式服务。鼓励在酒店、景区等场所开设傣医药文化体验项目,建成南药园、傣药植物标本馆等。州傣医医院被命名为“全国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版纳药业“傣医四塔五蕴传习馆”被命名为云南省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三是集聚人才。办好傣医药学院,建成康朗腊、康朗香、林艳芳3个名老中傣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培育10批共20名国家级和省级“傣医徒弟”。每年接收约20名泰国医学生进修学习。遴选33名州级傣医药专家,通过云南省中医(傣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13人。

多措并举,推动傣医药优质发展。一是打造傣药材种植基地。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种植户”生产经营模式,重点种植石斛、砂仁、沉香、重楼等傣药材,全力打造嘎洒镇国际傣医傣药特色小镇,扶持10个村寨开展傣药材示范种植,逐步实现中药材产供销一体化发展。2023年上半年,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25.81万亩、农业产值2.86亿元。二是壮大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推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名州级领导、一套工作专班、一支科技队伍、一套扶持政策、一抓到底“七个一工作法”,每年安排2000万元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发展资金。发挥“药食同源”优势,研发药膳、药酒、药茶等保健饮品和药食同源糖果,推出素食养生宴、石斛膳宴等特色主题宴席,开发出5大类38个傣医药系列特色产品,着力提升傣医药固链补链强链塑链能力。三是提升傣医药知名度。举办傣医药国际学术会、湄公河流域民族医药交流会,参加南博会、国际健康旅游博览会等活动,积极推介和展示傣医药。百解胶囊、雅解哈吨、灯台叶止咳合剂、劳雅打拢梅兰申4款傣药制剂,成为云南民族医药代表性产品。

综合发力,推动傣医药长远发展。一是完善机构。全面推进基层中傣医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州现有公立中傣医医院4所、社会办中傣医类医疗机构53个,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傣医科(馆),100%的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4.3%的村卫生室均能够提供傣医药技术服务,基本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二是加强合作。成立西双版纳傣医医疗集团,加快推进傣医技术提升、傣药制剂推广应用。与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开展科研项目,签订傣药联合开发合作协议。与昆药集团签署傣药发展战略框架协议,推动龙血竭、肾药等民族药研发。成功申报11项传统傣医药技术、9项省级民族医药适宜技术,研发傣药院内制剂43个,取得发明专利10余项。三是面向群众。建立傣医药三级服务体系,把傣医药治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101个傣药饮片标准获批,州傣医院开发的43种傣药制剂进入云南省医保药品报销目录,11种傣医特色疗法纳入全州医保甲类项目支付范围,傣医药服务范围和服务人群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