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深化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日期:2023-06-16  来源:青海省民宗委   字号:[ ]

近年来,青海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扎实推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厚植交往交流交融的“根”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夯实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根基。

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实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行动,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五育并举”,落实“三全育人”,积极统筹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各地各校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推进课程育人。

二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断健全和完善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适应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入开展以树立正确的“五观”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班会、国旗下演讲、读书活动等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充分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载体和方式,在全省教育系统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做好宣传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结合省情实际、地域特点,开展校园文化创建活动,规范建设内容,突出价值引领,着力打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校园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推进同校共班、共学共进。在学校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交往交流交融”主题,推进各族学生“混合编班,混合住宿”,时时、处处、事事感染和教育学生,营造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氛围,让孩子们共同成长进步。

二、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桥”

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重要任务,持续推进学前普通话保教、中小学国家统编教材推行使用,为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形成国家通用语言思维习惯提供保障,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一是全面启动学前教育国家通用语言保教。坚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从娃娃抓起”,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开展保教工作。启动学前儿童普通话能力提升行动,以乡镇及以下学前教育机构为重点,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全面落实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童语同音”计划,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幼儿园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保教活动,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普通话环境。

二是逐年推进中小学国家统编教材使用。落实国家要求,推进民族地区中小学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2022年秋季学期,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一年级、七年级新生和普通高中一年级新生全部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义务教育阶段二、三、八、九年级学生继续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师生及社会层面反映平稳,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是大力提升普通话普及水平。坚持以学校为基础、党政机关为龙头、新闻媒体为示范、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向农村牧区攻坚,向社会应用推进,全面加强社会各领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

三、办好交往交流交融的“事”

充分利用对口援青、东西部协作等重大机遇,持续加强异地办班、教师支教、互访交流等关键环节工作,推动各民族师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一是巩固扩大异地办学、办班规模。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2个省市的27所学校举办青海高中班(中职班),同时,相继在省内东部地区建成三江源民族中学、玉树海东中学、西宁果洛中学等学校,学生规模达l.3万人,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更好条件,为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有利环境。

二是推动教师互访交流。援青省市每年选派2000余名教师,在省内也集中有限的教师资源,每年从省内东部地区选派500名教师,深入涉藏州县开展支教,帮助涉藏州县打好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

三是强化结对共建。推动“校对校”支援帮扶向更深层次迈进,实现了涉藏州县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帮扶全覆盖。民族地区学校依托结对共建平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互访交流活动,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