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大学举办“中华文化共同体思想及当代价值”高层论坛

日期:2023-06-12  来源:北方民族大学   字号:[ ]

近日,北方民族大学举办“中华文化共同体思想及当代价值”高层论坛。论坛旨在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立足中华文化核心精神内涵,发掘中华文化中蕴含的共同体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与会专家分别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学中的口头文学传统,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共同体,如何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问题开展研讨。

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教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出发,指出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包容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征,强调文学研究者应该努力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世界文化的关联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从而更好地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与世界文化对话、交流与融合。

吉林大学张福贵教授从对中华文化共同体的阐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三重维度展开论述,强调要对中华文化共同体做整体性、开放性的研究。以“一体化”的视角认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大文化”的视角审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辩证关系。

首都师范大学左东岭教授从中文学科的两个主线任务——研究与传承入手,指出只有充分做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才能确保传承的是优质的中华文化。进而指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元素是“仁”与“诚”,以核心价值元素去审视中华文化中的“多元”与“一体”,有助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教授从口传文学与书写文学的关系入手,指出口传文学不仅数量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而且生动呈现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场景,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同时他也号召广大学者关注口传文学,积极挖掘口传文学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发挥口传文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

中山大学彭玉平教授从新旧文学的对比、传承与创造之间的关系,以及中文学科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要求等角度阐述了中文学科的学科属性,并认为中文学科担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责任和使命,应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从理论与创作双重维度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

本次高层论坛立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内涵的发掘,深入揭示中华民族是多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共同体,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学校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对增强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