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以“五化同步”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日期:2023-05-10  来源:贵州省民宗委   字号:[ ]

近年来,毕节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铸牢共同体、建设示范区”工作主题,以“五化同步”为抓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突出政治引领,一体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完善工作机制,有力有序推进工作。一是建立“市县乡村”四级领导机制。市委、市政府每年听取民族工作汇报2次,各级党委同步开展政治巡察、各级人大同步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各级组织部门同步开展年度目标考核,推动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民族工作机制,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二是建立“四个纳入”教育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内容、各级党校(行政学校)培训内容、各级学校教育内容和社会宣传内容,每年教育各族干部群众200余万人次,引导各族群众树牢“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三是完善“六进+N”工作机制。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全覆盖,探索向景区、博物馆、社会组织等延伸,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六进+N”工作机制,推动各级关于民族工作决策部署落实,有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二、压实各级责任,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突出目标导向,印发《毕节市不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建设的通知》,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推动工作落实。一是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市委明确把“聚民族同心之力,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聚五力”的重要力量之一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谋划部署,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围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出台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35条,推动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民族工作部门切实履职尽责。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全市民宗系统建立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科室抓落实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做到人力、物力、财力向目标集聚,整合资源力量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三是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工作部署,全市各级各部门闻令而动,强化担当、创新举措、主动作为,将各项目标任务有机融入行业部门中心工作,积极补短板、强弱项、打造亮点,彰显特色内涵,形成全市上下步调一致全力推动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突出主题主线,品牌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深挖毕节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同心”文化等特色资源,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凝聚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识”。一是确立工作主题。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总目标确立了“铸牢共同体、建设示范区”工作主题和专属标识,编制《毕节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片》等,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凝聚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共识”二是打造宣传阵地。提质打造大屯土司庄园、奢香博物馆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谋划打造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依托“绝壁天渠”陈列馆、海雀现场教学基地等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谋划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围绕境内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进出城区收费站等“窗口”,城区主次干道,乡村及沿线,投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标语标识3000余条;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等滚动宣传,着力打造宣传教育新平台,线上线下新品,提升宣传教育质效。三是建设“六进+N”示范点。围绕深化内涵、提升形象、营造氛围等重点,按照“七个一”要求,指导各地谋划建设一批“六进+N”示范点,涌现出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生机镇,大方县九驿街道,黔西市锦绣街道、化屋村,威宁县石门乡、迤拉镇苹果基地,赫章县海雀村,百里杜鹃管理区永兴村等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工作特色、成效不断彰显。

四、彰显特色内涵,特色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按照有形有感有效的总要求,着力在深化内涵、创新方法、丰富形式上出新招、探新路,提升工作水平质量。一是创新推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实施。依托东西部协助机制,加强跨区域交流协作,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到毕节开展实践教学,与广州市民宗局签订“十四五”时期“三项计划”协作框架协议,四川雅安、云南昭通到毕节市考察交流,谋划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赤水河流域示范带;打造从百里杜鹃管理区至织金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示范廊带,推动百里杜鹃管理区打造“三项计划”样板,探索跨区域合作新模式、新举措、新经验二是实施文化铸魂工程。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推动根植毕节大地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同心”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撮泰吉”“滚山珠”等9项民俗活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MV《水西绝唱》等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话剧《守望·撒麻》荣获第十九届群星奖,推荐100余件文物入选《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贵州卷)》,不断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五、积极争取支持,项目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各级各部门积极对接,争取支持,推动工作。一是争取政策支持。经积极对接,省民宗委出台支持毕节民族宗教工作开创新局面的政策措施21条,市委市政府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明确每年投入资金只增不减,为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加大经费投入。抢抓政策机遇,突出“融”的导向,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围绕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项实体化、项目化实施,推动工作走深做实。三是推动项目建设。以威宁县为试点,积极探索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建设,谋划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主题公园(广场、馆)建设,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红石榴”社区等项目实施,申报实施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题研究项目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