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黔江区找准“五点”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

日期:2023-04-26  来源:重庆市民宗委   字号:[ ]

近年来,重庆市黔江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多举措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着力发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在繁荣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找准“关键点”。成立了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特色村镇保护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编制了小南海板夹溪十三寨、五里乡程家大院、濯水古镇等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规划,严格实行“先审后建”工作机制,投入专项资金,吸引、整合、带动其他部门及社会资金近20亿元,确保了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工作有序开展、顺利推进。

二是改善基础设施,找准“切入点”。实施特色民居保护整治工程,修复、建设一批带有民族特点的特色民居,重点保护整治小南海、冯家、濯水、阿蓬江、中塘等乡镇街道沿线及小南海、白土、水市等乡镇五大市级避暑纳凉点的3310余幢民居,形成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群落;新建特色村镇寨门14座,硬化村道公路20余公里,铺设青石板及入户道路5万余平方米,建成生态停车场2万余平方米,整治排水沟及安装污水管网1.3万余米,解决了饮水安全、农网改造以及网络电视传输问题,特色村镇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丰富文化内涵,找准“提升点”。以特色村镇保护为载体,认真挖掘、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着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3个;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溪号子传承培训表演基地、小南海民族风情区、濯水古镇民族文化展示一条街等20余项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库,建成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大型民族歌舞诗《云上太阳》《濯水谣》等作品实现了从市内公演、走向全国、跨出国门的“三级跳”,收集、整理出版了《黔江方言俚语》《黔江民间故事》《黔江民俗礼仪》《黔江民族文史》系列民族丛书,不断提升了特色村镇民族文化内涵。

四是发展特色产业,找准“支撑点”。把经济发展与特色民居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壮大特色村镇乡村旅游,濯水古镇、小南海板夹溪十三寨、水市水车坪、冯家官村坝等地旅游业快速发展,并分别成功创成5A和4A级景区;大力培育生态观光农业,有效改变特色村镇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增强村民自我发展能力,切实拓宽村民致富增收渠道。2022年,全区特色村镇接待旅游人数288.3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4亿元,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小南海新建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4万元、濯水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万元。

五是融合示范创建,找准“闪光点”。在全区特色村镇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充分发挥示范点辐射和带动作用,在特色村镇广泛开展文明乡村、和谐村寨、平安大院、五好家庭、十星文明户、新时代文明实践等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增强村民团结、友爱、互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