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百崎回族乡构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日期:2023-04-20  来源:泉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   字号:[ ]

近年来,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回族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唱响党建引领、旅游带动、富民兴村“三部曲”,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

一、唱响党建引领主题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根深地沃”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的工作指导思想,精心打造“党建+民族”活动载体,努力构建“党建引领、民族融合、乡村振兴、团结进步”的良好工作格局。一是聚力学习铸魂,夯实民族团结“主心骨”。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核心内容,贯穿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党员干部培训全过程,采取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机关“干部学习讲堂”交流学、个人自学+专家辅导学等多种形式深化学习,开设“云端课堂”送学到指尖,带动群众参与读书学习,切实强化党员干部关于加强党对民族工作全面领导的政治意识。二是聚力机制统领,架设民族团结“连心桥”。以网格化“12345”党建工作机制为统领,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党员干部工作网格,实行“周一实践日”工作模式,调动党员干部参与创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结合“三会一课”等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民族团结+”活动。三是聚力项目推动,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党建特色课题项目相结合,促使学习教育获得更大实效。

二、唱响旅游带动协奏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枝繁叶茂”

围绕“持续深入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要求,立足自我、找准定位、活化资源、发挥优势,通过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一是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回族墓葬群文化旅游功能,梳理墓葬文化、考古文化,讲好郭氏发端繁衍和始祖陵寝殡葬文化故事;发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郭氏家庙文化旅游功能,梳理郭氏家训文化、家庙建筑文化,讲好郭氏祭祖礼仪和闽南建筑文化故事;发挥糋涸、油香等回族传统特色小吃商业旅游功能,大力宣传弘扬民族美食文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组织报刊媒体、自媒体博主、书画摄影协会和学校实践团前来参观、采访、采风和品尝美食,让他们在亲近百崎过程中,了解当地“文化之美”“宜居之美”“物产之美”等文旅资源优势,主动充当打响百崎旅游品牌的宣传推介员。二是打造旅游文化精品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改造乡文化站和回族史馆,使之成为宣传展示百崎文化和促进各民族联谊交往的窗口;利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的时机,举办民族特色互相交融的文艺演出活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展示非物质文化,吸引各族群众前来旅游、交流、购物;围绕大航海家郑和的故事,打造接官亭、郑和堤等航海家系列文化旅游精品;打造“台胞之家”,在元宵、清明、中秋等传统佳节邀请台湾同胞返乡谒祖,助力两岸交流融合。三是创新旅游文化业态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白奇村以各民族互嵌共居、共事共乐的生活古街为中心,挖掘“红色旅游”和“航海乡村”两大特色,打造初心园、南音阁、乘浪书屋等十大“微景观”,讲好“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乡村振兴故事;下埭村积极探索“村庄+农田+矿坑”生态综合体模式,规划集休闲农业基地、研学体验基地、矿坑音乐会、“石榴红”驿站等为一体的综合园区,开发自然生态研学游、民族融合特色游、航海文化科普游和红色故事体验游等精品旅游项目。

三、唱响富民兴村奋进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硕果累累”

紧盯“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目标,努力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变为现实,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一是推进产业振兴,激发民族团结“新动能”。积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发挥城乡融合作用,推动产城融合和产贸结合,发展郊区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探索“指标共享、飞地抱团”等多元化模式,推动“资源变资本、产品变商品、村民变股民”;通过整合利用土地、项目、政策等资源,2022年全乡5个民族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超20万元,其中白奇村突破50万元。二是推进精神振兴,塑造民族团结“新风貌”。持续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点,组建5支文明实践队伍,今年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宣讲活动156次,实施文明实践项目惠及群众2万余人;白奇古街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嘉年华”等活动,吸引3000余人次前来欣赏游玩、参与体验活动。三是推进生态振兴,建设民族团结“新家园”。健全公厕管护机制,优化公厕布局,全面落实“一长两员”制;常态化治理农村垃圾,以白奇村为试点,引入乡村振兴积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