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慈城样本”

日期:2023-04-14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民宗局   字号:[ ]

近年来宁波市民宗部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各级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行市”为了深入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打造富有宁波特色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工作案例,宁波市民宗局选取了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依托的江北区慈城镇,用中华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域推进“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建设,不断扩大民族团结合融“慈”场圈,致力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慈’一家亲”和融圈、示范带,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慈城样本”。

一、聚焦深厚底蕴 ,共筑人文相济“聚磁场”

一是在“基因解码”中筑牢红色根脉。以“红色地标”为载体,串连朱贵祠、冯定真理园等宣教阵地为红色游线;以“红色巡演”为媒介,举办音乐剧、宣讲活动、党史学习教育课堂等活动为红色专题;以“红色团队”为核心,广泛吸纳各民族优秀人士组建“石榴籽”志愿服务队伍为红色力量,多维度、全方位带领各族群众触摸历史掌纹、感悟初心使命。二是在“文化漫润”中传承共同记忆。以慈城列入首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为契机,围绕“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建设,传承发展耕读文化、药商文化、慈孝文化、建筑文化等中华文化符号,通过举办中华慈孝节、年糕文化节、“我们的节日”等活动,拧紧各民族情感纽带,联通民族乡情记忆,促进各民族情感交融。三是在“和融实践”中坚守价值原点。应氏后裔捐资建设的慈城中城小学,专门开设慈孝、京剧、围棋等特色课程,引导各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在半浦园教育研学基地打造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研学基地,实施浙阿“百校十万‘石榴籽’”融情工程,承办新疆库车等多地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优化系统集成,共筑团结奋进“强磁场”

一是打造石榴红“同心方阵”。聚焦“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培育,构建(“1+45+N”)²品牌集群,建设融宣传教育、文化展示、联谊交友、活动体验、素养提升等功能于一体的慈城石榴红家园,结合乡村振兴、对口帮扶、社会治理等工作,培育石榴红共富基地、工作室、宣讲团、志愿服务队等,激发各族群众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热情。二是贯通石榴红“全域场景”。以系统化智治为基础,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红石榴议事厅”“民族团结书屋”“援梦e站”“慈里学堂”等平台,完善多方力量参与的“凝心智库”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实现各族群众社保、医保、养老、教育等事项“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三是优化全要素“交互平台”。引入优质志愿服务组织,依托校外实践基地,联动国家级教育场馆,畅通“宣传教育·筑牢共识”参与路径发展培养各民族优秀代表人士“民星”,成立古县城发展咨询委员会“智囊团”,拓展“创业创新·共同发展”参与路径依托“身边的石榴红”志愿“即时”服务,引导各族群众拓宽“交往交流·融合嵌入”参与路径。

三、拓展内涵外延,构筑同心共富“源力场”

一是同频滴灌提升“石榴籽”成色。相继落地一大批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居民休闲场地,全面保障各族群众在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卫生、法律援助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按政策享受均等化服务,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近年来,累计协调解决各民族群众法律咨询、子女就业、社会保险、权益维护等民生问题百余件。二是双向奔赴提升“同心圆”温度。依托辖区产业优势,开展与省内民族地区的山海协作,成立“莲都(江北)高新产业协同发展中心”,设立“山海协作·乡村振兴”微型盆景综合化电商直播基地,高频联动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两地合作的“野生小黄牛”“高山有机蔬菜”等项目,有效解决当地群众就业,有力保障甬城的市场蔬菜供应。三是多维交融提升“慈场圈”密度。以精准紧密融合为循环模式,广泛发动村社、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通过交流互学、消费引导、产业合作、资源链接等方式,精准帮扶西部地区,并结合短视频直播等新经济业态,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赋能加码,致力跑出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