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 “一对一”精准帮扶提升工程成效初显 凉山州7县72所中小学校受益

日期:2022-09-09  来源:四川省民宗委   字号:[ ]

2020年6月,四川省在凉山州启动实施7个原深度贫困县“一对一”片区学校精准帮扶提升工程。截至目前,该工程共培训8个片区72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含教学点)专任教师2222人,助力凉山基础教育实现新提升。

构建“1+1+N”帮扶机制。按照“半年见效,一年达标,两年固本”的总体工作思路,提升工程构建了“1个教育部专家团队、1个省级承训机构、N个优质中小学,具体对接1个县的1个研训机构和片区内所有义务段学校”的帮扶机制。四川师范大学等7个承训单位分别对接普格县、布拖县、喜德县、昭觉县、越西县、金阳县、美姑县,围绕县域和学校两个层面,分别进行县校两个层面的“五个一”重点帮扶:在县域层面注重研制教师发展规划、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优质研训机构、培育骨干校长教师队伍、造就习惯良好的学生;在学校层面着重编制学校发展规划、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凝练课堂教学案例成果。两年来,承训单位年均在县帮扶培训超120天,组织一线优质中小学参与培训超过50所,受扶教师11万人次。受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明显改进,教育教学水平大幅提升;受扶学校校园文化和学生学习习惯明显改善,学生学业成绩明显提升。同时,承训单位带领受扶教师立项课题48项,公开发表相关论文25篇,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长效帮扶举措各有特色。提升工程实施以来,各承训单位多措并举长效帮扶,成效初显。四川师范大学帮扶普格县,以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为龙头,经过基线诊断、共研方案、远程指导、常态帮扶、制度建设等环节,采用教师培训、跟岗研修、远程教研、课堂改进、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等方式,有效促进受扶学校育人面貌、教研教改、课堂教学和学业成绩的全面提升。成都师范学院帮扶布拖县两个片区,按照“合格—优秀—卓越”和“10+10”目标要求,采用浸润式立体化精准帮扶、“315”学科沉浸式帮扶等多种模式,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研讨、跟岗研修、送教上门、名师带教”等活动,从教育管理、学校治理、校长提升、师生发展、学生发展、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立体式全面精准帮扶。西华师范大学携手喜德县,聚焦教师能力持续提升,以“送·引·跟·浸”为四个支点,以“三送(送教、送培、送研)一团(影子教师团)一跟(跟岗实践)多平台(行政管理、文化建设、教育资源)”为实施路径,落地“重心下移”和“阵地前移”,切实推行整校(区)赋能提质。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帮扶昭觉县,开展“民族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体育大课间活动,创建美术、书法、舞蹈等25个体育艺术社团,举办“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暨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艺术社团建设培训活动”,让孩子们受益匪浅。内江师范学院立足越西县实际,聚焦课堂,以“顶岗代教,弥补乡村教师缺口—‘种子’教师名校跟岗—名师进校送教—搭建远程平台,常态化联合研教—知识补偿,进驻高校学历提升”五部曲,重点帮扶教师扎根课堂,带动区域整体改革。绵阳师范学院结合金阳县需求,聚焦赋能提质,联动绵阳教体局、教科所及优质中小学、远程机构,整合优质资源;组建学习共同体,建立“三人行”教师个体辅导机制,形成帮受双方合力,分层分类分步推进;建设片区学校制度体系、打造本土专业团队,推进金阳教育教学改革。乐山师范学院构建了两个三方协同机制,通过选派优秀干部挂职、全方位培训师生、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美化校园环境、减免在职教师成教学费、顶岗支教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师生发展水平、校园文化特色、学校管理质量、信息技术化程度四个方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