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 字号:[ 大 中 小 ]
学校概况
砥砺奋进,岁月流金。染青城峨眉之灵秀,汲工部武侯之神韵。西南民族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是民族高等教育镶嵌在祖国大西南的一颗明珠。学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是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院校之一。学校始终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在探索中发展,在曲折中前进,在追求中创新。2005年,实现国家民委、成都市共建;2015年,实现国家民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国家民委、四川省政府共建西南民族大学签字仪式
彰往考来,发扬踔厉。经几代民大人的披荆斩棘、锐意进取,目前,学校含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农、医、艺等12个学科门类,占地面积近3000亩,在成都市有武侯校区、航空港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在阿坝州红原县有“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校舍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有56个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学生3万余人,教职员工近3千人,其中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近500人。
维舟广场
励精图治,笃行致远。学校设有24个学院;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本科专业85个;有5个一级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 13个专业获批省级以上“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中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19个双学位专业,5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目前,馆藏图书资料980余万册(含电子文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1亿元,校园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学校是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央部属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和“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连续七次被评为“四川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藏学文献中心
铸造品牌,彰显特色。学校科研能力较强,拥有极富特色的民族博物馆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藏学文献馆、彝学文献馆。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项目400余项(其中,国家级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项,国家科技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8项),省(部)级项目13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10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0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特别是在畜牧兽医、民族经济、民族旅游、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学校有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9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新型研究智库;“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全国高等院校彝汉双语教材编译审定委员会”挂靠学校,“四川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落户学校;国家部委、中国社科院、四川省、中国生产力学会先后在学校建立了“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西南研究中心”“中国西南民族语言资源库建设基地”“全国双语法官培训基地”“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四川省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普及基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中国生产力科学研究院”。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有公开发行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民族学刊》等。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连续多年入选CSSCI来源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社科院评为“民族学与文化学”类权威期刊。
彝学文献中心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建校67年来,一批又一批各族学子从学校踏入社会建功立业。在20余万各类毕业生中,涌现出新中国第一个藏族博士、羌族博士,涌现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藏族将军,涌现出不少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大批各级领导干部,涌现出王瑛、菊美多吉、龙进品等一大批扎根基层民族地区的优秀校友,为民族地区的解放、政权建设、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开放办学,多元融合。学校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迄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学术交流。学校与德国慕尼黑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弗吉尼亚大学、日本法政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60余所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学校先后选派近1000人次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累计招收70多个国家的6600余人次留学生。学校积极促进56个民族师生的交往交流交融,扎实推进“五个认同”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6个民族师生员工情同手足、守望相助,营造了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的人文环境。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多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分获全国、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学校是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民族博物馆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
砥砺奋进,再铸辉煌。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国家“双一流”建设,弘扬“和合偕习、自信自强”的学校精神,紧紧围绕学校“三步走”的发展目标,着力实施“三大战略、八个全面”的建设任务,进一步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高育人质量,为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张宁
党委副书记、校长:刘玉彬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永强
党委常委、副校长:乔俊杰
党委常委、副校长:尔古打机
党委常委、副校长:杜林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关宇
党委常委、副校长:麦贤敏
副校长:周洪波
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包莉娜
内设部门
职能部门:学校办公室,党委组织部,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人才工作办公室,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新闻办公室、对外宣传办公室)、党校 ,统战部,学生工作部(学生处),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保卫处、武装部,离退休工作处,校工会,校团委,机关分党委,教辅分党委,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招生就业处,科技处(社会科学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对外联络办公室,计划财务处,审计处,基建处,国有资产管理处,采购与招标中心,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教学、科研单位:西南民族研究院、青藏高原研究院、法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彝学学院、藏学学院、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预科教育学院
直属、教辅单位:图书馆、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期刊社、档案馆、武侯校区后勤集团、航空港校区后勤集团、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创新创业学院
联系方式
武侯校区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16号
邮编:610041
电话:(028)85522051
传真:(028)85523294
航空港校区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航空港开发区大件路文星段168号
邮编:610225
电话:(028)85708633
传真:(028)85708688
网址:http://www.swun.edu.cn/
微信公众号:
weixin-sw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