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料 >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走进教育基地丨这块誓词碑,是各族人民心向党的见证
日期:2021-07-30 来源:民族团结促进司 字号:[ 大 中 小 ]
钟华民
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
民族团结誓词碑现立于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县城西北侧的普洱民族团结园内,2006年被命名为第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70年来,它唤起了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凝聚力,激励和鼓舞了各族人民一心向党、团结奋进,为增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边疆地区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每年都有大量慕名而来的各族各界人士到园内参观学习,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起到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1950年,党中央决定从各地选派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一周年盛典。云南普洱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新中国成立初期,普洱地区各民族社会形态差异极大,发展不平衡,同时还受到境外反动势力的蛊惑影响,民族关系十分复杂和特殊。
起初,普洱地区很多民族头人心存顾虑,害怕到了北京不能安全返回,一再借口推辞。经过当地县工委的多番耐心动员,各民族头人感受到共产党的诚意,最终组成34名民族头人及其代表为成员的观礼团,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这些人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中央还安排观礼团赴天津、南京、上海等地参观,最后从重庆返回普洱。一系列活动增加了各民族代表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坚定了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1950年底,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召开,决定以“会盟立誓,刻石铭碑”的形式来表达各族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到底的决心。1951年元旦,普洱专区26个民族的代表与地方党政军领导人,按佤族的习惯剽牛卜卦,喝咒水盟誓立碑。
碑文誓词为:“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文下签名的是当地各族各界代表48人。
宁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是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和“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它象征着新中国成立后,边疆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缔造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它折射的民族团结精神,不仅是云南边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象征,也是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缩影。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同心同德、努力奋斗。宁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所承载的一心向党的民族团结精神,要世世代代发扬下去,各族人民要团结在党旗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