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日期:2023-11-30  来源:河南省郑州市民委   字号:[ ]

河南郑州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黄河文化、根亲文化、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建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和创新发展,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挖掘历史资源,展示中华文明发展脉络。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夏文化、商文化研究等重大工程,系统梳理文化资源历史脉络,挖掘阐发其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树立和突出黄河、嵩山、炎黄二帝等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充分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径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擦亮“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的城市文化名片。郑州图书馆举办478期“天中讲坛”公益讲座,涵盖中华古代文明之河南篇、非遗传承、地方戏曲、中医文化等多个板块,惠及读者2200万人次,持续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管城回族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文博事业,在商城遗址博物院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以现场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等形式,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巩义市杜甫故里、荥阳市刘禹锡公园发挥文化精神引领作用,对各族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登封市告成镇观星台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和二十四节气诞生最早的实物见证,对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在此采集,展示了厚重的中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郑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以观星台为试点积极破题,会同有关部门在历史文化古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建设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引导各族群众沉浸式体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讲好黄河故事,凝聚中华民族奋进力量。郑州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城市,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区域,是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全市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努力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奋进力量。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参观访问、寻根祭祖、拥抱母亲河。园区特色节目民族大联欢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习俗,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9年,郑州成功承办了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讴歌了新中国的伟大成就,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动人画卷。2021年,郑州承办黄河文化月,把沿黄9省份各民族文化融入系列旅游活动、精品剧目展演等,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23年,举办“首届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围绕世界大河流域文明起源发展等进行交流研讨,展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展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就。

弘扬根亲文化,探寻中华民族文明根脉。黄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新郑市黄帝故里每年举办“拜祖大典”,邀请海内外代表同拜人文始祖,探究姓氏起源,共寻心灵故乡,共建精神家园。黄帝文化国际论坛深入挖掘黄帝文化与时代精神,先后邀请110多位知名学者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华人华侨在溯源寻根中感受中华文脉的恒久魅力,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共担民族复兴重任。2022年,黄帝故里景区被河南省民族宗教委命名为“河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暨第三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赓续红色基因,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级党委、政府面向各族群众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赓续精神血脉。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振奋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用好用活豫西抗日革命遗址、二七纪念塔等红色资源,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作用,积极引导市民走进红色旧址遗址,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巩县起义旧址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各族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小学生开设法制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获评郑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