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青海“十个共同”开辟民族团结进步联创新路径

日期:2023-11-28  来源:甘肃省民委   字号:[ ]

近年来,甘肃、青海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深化,制定《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民和─红古民族团结进步高质量创新发展先行区示范样板的实施方案》,围绕“党的建设、生态保护、农业产业、城市建设、物流产业、商贸市场、文旅产业、资源共享、社会治理、示范创建”十个方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搭建两地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区域合作交流新平台,开辟了民族团结进步联创新路径。

共同打造两地党建教育基地,推动组织带动领航。充分利用两县区党校党史学习教育、党员脱贫攻坚教育实践基地等平台,通过共同观摩、学习、研讨,为两县区党员干部零距离共享优质资源提供便利条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选派党员干部、技术人才互派挂职交流等,从基层党建跨省融合、基层组织跨省共建、党员管理跨省协作、干部培训跨省合作等多个方面,组织开展7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川海大讲堂等,打造“湟水两岸基层党建示范片区”。

共同打造两地湟水滨河景观,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跨区域部门联动等机制,实施湟水河干流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有效改善湟水河上游生态环境。开展跨省区生态共治共享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动实施生态修复与建设、水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合力打造湟水河生态绿色廊道。实施湟水河流域滨河缓冲带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推进川海大桥、团结大桥两端以及享堂飞地片区绿化美化,共同塑造“一河两岸”滨河景观带。

共同打造两地特色农业支柱,聚集乡村振兴能量。打造兰西城市群“菜篮子”基地,聚焦高原夏菜、优质果品、鲜食玉米、高效养殖等优势产业,重点培育有潜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乡土品牌、打造“甘青区域合作(民和—红古)示范区优势特色产业带”。红古区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民和县流转土地200亩,承包两个基地温室167栋,探索推进民和红古生鲜果蔬“双城配送”,带动两地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共同打造两地城市品质能级,提升新型城市形象。实施城市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破墙通路”交通微循环、背街小巷“破墙透绿”“见缝插绿”等小区域绿化工程、治理垃圾乱倒、广告乱贴、摊位乱摆等城市顽疾,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能级,让两地居民充分享受交通便捷、来往自由、物流互通、交往融洽、商贸互惠的城市生活圈。

共同打造两地物流快捷通道,形成经济产业走廊。共建甘青物流合作园,打造集仓储、冷链、分级、筛选、运输、电子交易、信息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甘青大通道物流基地。推进马聚垣大桥、京藏高速民和—红古互通立交和京藏高速民和出口改造,增强服务兰州、西宁的物流功能,开通两地公交一卡通,实行出租车统一运价。享堂大桥、民小公路下川口特大桥、川垣北路至109国道连接线相继建成通车。目前开通跨省公交线路2条,投入新能源公交车35辆,规范出租车运营,两地融合发展的距离不断拉近。

共同打造两地工商互通链条,活跃区域商贸市场。共建西部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形成园区国内废料资源的信息中心、价格中心、交易中心和涵盖资源、技术、信息、交易、物流等信息服务平台,合作延伸铝产业链条。培育美食、品牌、夜间经济,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来民和旅游消费。加快劳务、中介等专业服务市场共同开放互认,推动生产资料、生活物资双向流动,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贸易畅通,构建统一开放、融合互补、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共同打造两地河湟文化品牌,推动文旅升级提档。搭建两地各族群众经常交往、互动交流、增进友谊、促进团结的平台。以互邀形式参加民族文化研究、民族节庆、体育赛事等活动,联合开展体育赛事、青少年交流活动,营造精神家园共享的浓厚氛围。积极整合民族、宗教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围绕红古永宁寺、民和喇家遗址等景点,打造河湟旅游带,建立推广两地旅游发展新模式。

共同打造两地资源互补渠道,增进民生福祉共享。搭建跨区域便民服务平台,通过开设便民窗口、便民服务热线、开发APP等方式,为各族群众提供更贴心、优质、高效的服务。建立完善两区县教育、医疗交流合作机制和保障机制,签订《民和-红古教育互融发展合作协议》《民和-红古医疗卫生健康事业融合发展协议》,形成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合作体系。

共同打造两地社会治理格局,维护平安稳定界疆。建立防灾减灾救灾、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防范预警、应急救援、应急管理、跨区域应急力量联动互助机制,签订《民和-红古应急救援联动合作协议》。及时提供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通讯通信、医疗卫生等多方面的互助,实现两地突发事件水域、空域、地域“三域一体”应急联动处置。加强协调联动,建立健全界疆矛盾纠纷联合排查调处机制。

共同打造两地和谐示范家园,树立民族团结榜样。开展“民族团结最美家庭”“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人物”“民族团结生动故事”评选和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宣传活动,表彰先进模范,在全社会树立良好风气。打造一批富有时代特征、体现地域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特色亮点,逐步形成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示范创建格局。2021年共同打造民族团结的“连心桥”——川海大桥,2023年共同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