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深化“四情”教育增进“五个认同”

日期:2023-10-26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民宗局   字号:[ ]

固原市坚持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聚焦“鱼水情”“家国情”“中华情”“山海情”,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品牌,实现“盆景式”向“森林式”深化,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牢“四个与共”观念、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一是聚焦“鱼水情”,打造“感恩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品牌。采取“线上+线下”、基层宣讲、主题教育等方式,深入研究宣传“中南海连着西海固”“总书记情系西海固”等党史资源。持续深入宣传“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在闽宁协作对口帮扶下,在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各厅局委办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倾力相助下,消除市域绝对贫困和整体贫困的历史性成就,强化“脱贫感恩跟党走、振兴共富跟党走”思想教育,持续开展感恩、认同、法治“三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聚焦“家国情”,打造“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品牌。用足用好固原革命文化中“五个一”(六盘山一首诗词、将台堡一次会师、单家集一段夜话、青石嘴一场战斗、新时代一个伟大号召)红色经典资源,教育引导全市各族干部群众“走好新的长征路”。深入挖掘整理毛主席“单家集夜话”“夜宿乔家渠”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将台堡发出“走好新的长征路”伟大号召等红色资源,编制地方党史书籍12本,制作《红色固原》系列视频18集,以红色精神铸魂育人。组建“红色讲师团”,开展“总书记情系西海固”“牢记领袖嘱托、铭记真抓实干”等宣讲活动2600余场次。把红色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开发《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庄严使命》《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等精品课,真正让红色基因融入广大党员干部血脉和灵魂,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切实增进“五个认同”。

三是聚焦“中华情”,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品牌。依托固原博物馆商业街、泾源县中华龙文化园、西吉龙王坝、隆德老巷子、彭阳茹河公园等,完善提升一批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集中展示区;依托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须弥山石窟、安西王府、固原古城等历史遗址,固原博物馆馆藏的北周鎏金银壶、玻璃凸钉碗、北魏漆棺画等珍贵文物,讲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融合演进的历史故事。在城乡建设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呈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广泛开展“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基层活动,创编了《六盘山下花正红》等一批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歌舞剧。充分挖掘利用固原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书法、泥塑、剪纸、木雕、花儿、社火、秦腔等纳入中小学教育和乡村振兴,杨氏泥塑、魏氏砖雕、隆德花灯、高台马社火、泾源踏脚等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市县“三馆一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建成文化大院256家、农家书屋811个,让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是聚焦“山海情”,打造“闽宁协作和中央单位对口帮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品牌。深入挖掘东西部协作、闽宁对口帮扶机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时代价值,挖掘固原脱贫攻坚时期吊庄移民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经验做法,挖掘固原劳务输出这一农民增收的“铁杆庄家”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现实意义,挖掘五湖四海固原人乡音乡情中的“三交”故事,推动各民族在固原创业兴业、文化旅游活动、社会事业发展中深入交往交流交融。采取“双向挂职”“双向交流”“双向培训”等方式,不断深化闽宁干部人才交流和技能培训。坚持优势互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协作,引导福建企业投资发展“五特五新五优”产业,实现互利共赢;加快推进产业合作、劳务协作、闽宁产业园提档升级、闽宁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打造了“飞毛腿”、“学业+培训+产业”等闽宁协作新模式。充分利用中央单位和国企资金技术优势,从发展特色产业、社会事业发展、人才技能培训等方面,助力固原脱贫攻坚和乡村全面振兴,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