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华】中医针灸为何能够“针”服全球?

日期:2023-06-30  来源:   字号:[ ]

《黄帝内经》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病人或坐或趴在床上,医生将一次性针头从一定角度刺入不同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手法进行治疗,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

今年5月,第27批中国支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中医中心分队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蔚蓝海岸医院举行针灸义诊。每天的就诊者络绎不绝。

▲中国援阿医疗队通过中医针灸治疗,帮助患者解决颈痛、肩痛、背痛、偏头痛等相关问题。截至目前,中国共派出援阿医疗队27批次、3522人次,接诊患者2737万人次。

在世界各地,中医针灸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在英国,超过11所正规大学开设了中医、针灸课程;在澳大利亚,有3000多个中医诊所和3000多个针灸诊所,每年的门诊量达280万人次;在巴西,有正规资质的中医针灸医师有10万人,近500所公立医院和2500多家诊所设有针灸治疗室,为民众提供免费针灸治疗服务;在日本,71%的综合医院开展中药及针灸疗法,针灸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

中医针灸,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和“使者”。

▲针灸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临床实践发展起来的医学,其疗效受到广泛肯定。(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医针灸是什么?

  中医针灸包括针法、灸法两部分。

针法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古人身体疼痛不适,下意识用石块敲打撞击,意想不到地减轻了疼痛。后来就有意识地按揉、拍打,或用较为锐利的石头、荆棘、松针按压。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原始针具——砭石。

冶金技术发明后,砭石逐渐被金属针具取代,青铜针、金针、银针、铁针相继问世。现在,一般使用一次性不锈钢针,具有无菌、锋利、韧性高等优点。

▲针法用具,最初是砭石,还曾使用过骨针、陶针、竹针、木针等。经过不断实践与改良,最后发展为金属针。图为砭石和骨针。(图片来源:国家中医药博物馆)

▲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墓出土了9根针,4根金针、5根银针,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金属医针。(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而灸法则是伴随着火的使用而产生的。古人发现,火不仅可以取暖,还能缓解某些病痛。这样的经验不断积累,便有意识地用火灼烤来祛病祛痛。

古人曾尝试使用不同材料进行灸疗,包括艾叶、灯心草、桑枝、桃枝、竹茹、麻叶、细辛等。经过不断试验与改良,艾叶成为灸法的主要材料。

从艾灸祛寒、刮痧活血、拔罐祛湿,到拍八虚除寒毒、熏艾消毒杀菌、端午食艾挂艾洗艾,针灸与中国的历史、民俗、饮食、节气等文化紧密相连,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温度易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便于贮藏等特性,是灸疗用的理想材料。(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艾草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端午节,将艾草插挂在门前,可以起到防病驱蚊,辟邪去瘟的作用。(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中医针灸蕴含的中国智慧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包括中医针灸在内的中医药文化形成了独特的自然观、生命观、疾病观和防治观,讲求“天人合一”,认为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以及人体内在环境之间,存在着整体统一的联系。

中医针灸认为,经络是联系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桥梁和枢纽,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针灸治疗调整脏腑、经络气血盛衰,能使人体处于平衡协调的状态。人体本身阴阳二气失衡,或是人与自然、社会等外界环境平衡失调,人就会生病。

针灸穴位可以治疗对应的疾病,如艾灸足三里、关元、膏肓能治疗身体虚弱,针刺合谷、大椎、曲池可以退热,针刺后溪穴可以治疗急性腰扭伤。

▲中国医学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积累的认识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体系、实践技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文化。(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艾灸、按摩足三里能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黄帝内经》记载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未病”,是中医独特的疾病防治理念。

“治未病”的前提是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和谐的规律。一年有春、夏、秋、冬,万物随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阴阳气血的运行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根据不同时节、环境,分析“未病”的不同状态、阶段,通过针刺、艾灸、按摩等保健方式,激发经络之气,促进肌体新陈代谢,保持肌体阴阳相对平衡,增强肌体的自然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强身、防病、抗衰老的目的。

中医针灸的对外传播之路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东亚、东南亚海路的开发利用,中医针灸开始向周边国家传播。

  早在6世纪,针灸就已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

IMG_263

▲唐代鉴真东渡日本时,随身携带《黄帝内经》,将包含针灸在内的中华文化传播到当地。(图片来源:扬州大明寺网站)

17世纪,航海家从海路将针灸带到欧洲。1671年,《中医秘典》在法国出版,针灸开始应用于临床实践,法国也成为欧洲了解和应用针灸最早的国家。

18世纪以后,法国、德国、英国、瑞典、捷克等国出版的介绍针灸的书籍约有50种。

20世纪初,法国人苏烈在中国从事外事工作期间,向当地医生学习中医和针灸技艺。他的著作《针灸法》至今仍是西方人学习针灸的教材。

IMG_264

20世纪初苏烈自制的中医针灸金针套组。(中新网发尧雪洲 摄)

  1971726日,《纽约时报》报道了阿波罗15号宇宙飞船将于当天发射的消息,而当天的头版还同时刊登了一篇题为《现在让我告诉你们我在北京的手术》的报道。这是一名美国记者在北京接受针灸治疗后,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文章。正是这篇并不十分起眼的署名纪实文章,在美国引发了意想不到的针灸热,也标志着现代中国针灸正式传入美国。同期,新华社首次向世界报道了中国医务工作者成功使用针刺麻醉的消息。

IMG_265

▲原中国邮电部曾发行过一套主题为《医疗卫生科学新成就》的特种邮票,宣传“中西医结合”当时在不同临床领域取得的成绩,其中一枚为“针刺麻醉”。

  2016年,针灸疗效的临床研究首次登上美国《内科学年鉴》,获得国际权威医学界的认可。2022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研究论文,明确针灸在治疗8种疾病或病症中呈现出显著效果。中医针灸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有针、灸、火罐、刮痧等丰富的治疗工具。随着循证研究的发展,临床证据大量涌现,充分证明了针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目前,世界公认的针灸治疗病种已达百余种。据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统计,183个国家和地区在学习、使用针灸,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加拿大等59个国家和地区承认中医针灸的合法地位。美国联邦政府虽然暂未出台针灸法律,但已经有47个州及1个特区对针灸立法,针灸也被部分纳入医保范围。针灸不仅作为一种医学被国际所接受,更作为一种中华文化符号被世界所认可。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医治疗成了明星项目,运动员们亲身感受推拿、针灸、刮痧、拔罐等中国传统医学后,赞叹它是“功夫中的功夫”。

IMG_266

▲东京奥运会上,美国游泳队名将的身上都出现了圆形的“黑斑”。

现在,拔罐也成了一种时尚,众多名流、明星、健身人士纷纷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深紫色“印章”,被网友们戏称为神秘的“东方力量”。

在《黑客帝国》《钢铁侠3》《功夫熊猫》等好莱坞电影中,也出现过中医针灸元素。

在世卫组织总部大厅,竖立着一尊来自中国的针灸铜人。这尊仿照宋朝“天圣针灸铜人”铸造、作为国礼赠送给世卫组织的铜人,成为新时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和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名片。

dd

▲宋朝王惟一制造的“天圣针灸铜人”,既是针灸教学的教具,又是考核针灸医生的模型。图为中国赠给世卫组织的针灸铜人,仿照“天圣针灸铜人”铸造。(新华社发 李学仁 摄)

  “中医针灸”正逐渐成为“世界针灸”,以其广泛的适应症及卓越的疗效,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马志君对此文亦有贡献。)

【以上内容为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作者简介:

朱俊,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