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学简介

日期:2019/06/04  来源:  字号:[ ]

《格萨尔》是我国古代藏族人民创造的一部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相继流传到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等兄弟民族以及不丹、尼泊尔、拉达克等国家和地区,它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格萨尔学”是对这一重大文化现象进行整理研究的浩瀚工程,吸引着国际国内学界广泛关注的目光。

西北民族大学几代学人辛勤耕耘半个多世纪对《格萨尔》进行大规模抢救性搜集、整理、译介、研究工作,通过召开规模宏大的学术会议、出版发行卷帙浩繁的《格萨尔文库》(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三卷30册,约2500万字)等重大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我国《格萨尔》事业的承认和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格萨尔》史诗是在我国近千年的漫长岁月中以藏族为主多民族创造的盖世瑰宝。格萨尔研究中心于2003年获历史文献学(格萨尔学)硕士研究生学位点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点格萨尔学培养方向之一。“格萨尔学”自1999年至2019年被甘肃省教育厅连续5次评定为省级重点学科。

一、学科方向:以编纂《格萨尔文库》为龙头,带动“格学”多个分支学科的研究与建设,积极挖掘各相关民族的《格萨尔》文化资源,在全国“格萨尔学”研究中走在前列,拓展了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二、学术队伍:格萨尔研究中心现有专职人员6人,其中研究员2名、副教授4名,其中5名博士,1名博士后;有校内兼职教授8人,校外兼职教授6人。学术队伍梯队合理,科研水平较高。

三、人才培养:在编纂《文库》及承担科研项目的实践中培养、提高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已培养出藏、蒙、土、汉等多民族格萨尔学科硕(博)士140余名,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

四、科学研究:以抓科研项目为科研工作重点,完成和在研项目多个,其中“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土族《格萨尔》说唱”等国务院、文化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央高校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项,构建出格萨尔学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五、学术交流:22人次参加过国际范围的学术交流;成功举办过“第五届、第六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 “千周年纪念大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等举足轻重的会议,已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

六、管理水平:基于研究对象《格萨尔》极为丰富多彩的内涵,中心在前瞻性地提出学科建设、资料建设、理论构建、人才培养理论主张的同时,又提出“五结合”的研究与教学管理方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