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重要会议 > 全国民族自治州科学发展经验交流会 > 经验交流
日期:2015-10-09 来源:政策法规司 字号:[ 大 中 小 ]
海西州州长诺卫星发言
立足资源优势 加快经济发展
扎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海省西部,是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支撑点和我国西部腹地的交通枢纽,也是支援和稳定西藏、南疆的重要保障基地。全州总人口64万人,其中常住人口50.54万人,有蒙古、藏、回、土、撒拉等3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6.6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3.99%。全州总面积30.0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1.7%,境域主体是举世闻名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近年来,我州立足实际,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全州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发展局面。
一、突出优势能源开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全州境域内已发现矿产103种,产地1626处,探明储量的矿产60种,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约80.5万亿元。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223亿立方米,为我国陆上第四大气区。境内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富集,新能源产业正蓬勃发展,规划编制《格尔木东出口光伏发电园区总体规划》、《德令哈西出口光伏(热)发电园区总体规划》和《乌兰东大滩光伏发电园区规划》,对全州新能源产业进行了合理布局,积极争取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在大规模建设大型地面并网电站,加大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开发利用,抓好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引进工作,延伸了新能源产业链。截止2014年底,累计实现光伏装机容量2408兆瓦,占全国光伏总装机容量的8.6%,位列全国州地市级装机规模第一,累计实现发电量55.9亿千瓦时,累计实现产值约56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300亿元。不断加快油气田开发技术攻关,从追求产量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力争“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千万吨高原油气田。充分利用现有炼油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区域位置,建立柴达木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千万吨炼油厂。加强煤炭资源的管理,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充分利用优质焦煤资源,积极发展煤化工和综合利用开发,推进煤电联营、煤焦化、盐化联营、延伸产业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二、推动经济提质增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不竭动力
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壮大经济实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按照“低碳、绿色、聚集、循环”的要求,围绕做实园区、做大产业,谋划盐湖化工、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产业体系,确定38个核心产业项目,建设钾肥、金属镁、碳酸锂、纯碱等十大特色产品基地,积极构建多产业纵向延伸、横向融合的循环产业体系,传统优势产业由采掘业向加工业转变,尤其是生物资源加工、特色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发展作为海西产业转型的新突破。大力推进柴达木枸杞、柴达木福牛、藜麦和果蔬种植等特色生物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启动实施柴达木福牛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进一步巩固提高第一产业。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重点推进昆仑山、柏树山等景区建设,开发高端自驾车旅游,举办“激情穿越柴达木”等活动,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服务业已成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引擎。围绕国家打造新丝路经济带,落实宽带青海战略行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全力推进格尔木信息消费试点。加快推进以县城、中心乡镇、工矿区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全州城镇化率达到了71.5%。
三、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狠抓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完善各类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制,率先在全省建立州、县、乡、村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就业不断扩大。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面落实12年免费教育和高中阶段贫困生资助政策。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100家村级卫生室实现医保“一卡通”,形成“城市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和“乡村40分钟卫生服务圈”,推行“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服务模式,全面取消药品零加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通过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异地搬迁等工程,4.56万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四、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环境
结合州情实际,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作为全局工作的重要内容,提出“三年强基础、六年创先进、八年成示范”的推进步骤,确定十大示范工程和48项重点任务,进一步创新方式、强化举措,努力把创建活动提升到新层次,把维稳工作强化到新境界,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扎实推进和谐平安寺院建设,在全州60座寺院深入开展以“端正教风、守法持戒”为主题的教风建设年活动,健全完善寺院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理顺宗教团体、寺院管理组织与寺院民管会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工作合力。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改进公共服务供给方式,通过“一站式”服务、“阳光政务”工程和“5+1”行动,推动“五步闭环流程”、“网格民情日记量化考评”,拓展社区网格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等,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今后,我们将顺应全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凸显“一带一路”青海段柴达木西行驿站区位功能优势,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重发展;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以维护生态战略地位为责任,全力保护好生态环境;切实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让城乡居民全部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努力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地区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