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努力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日期:2015/07/15  来源:政策法规司  字号:[ ]

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努力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百色市毗邻,南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438公里。全州国土面积31456平方公里,辖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广南、富宁8县(市)10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白、傣、蒙古、布依、仡佬11个民族,总人口359.3万人,少数民族占57.8%。州委、州政府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和省委决策部署,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后,文山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完善工作举措,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符合文山实际的民族工作路子,紧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发展民族事业,呈现了全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边防安定巩固、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全州民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加快。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动民族工作。文山州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州委主要领导亲自任民族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组织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始终把民族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把协调民族关系和维护民族团结作为保稳定、促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紧抓实。2009年来,我州进一步完善民族工作机制,加强民族工作的组织领导,州、县(市)、乡(镇)进一步建立健全民族工作领导机构,104个乡(镇、办事处)都确定了分管民族工作的领导,配备了民族工作专兼职干部;组织实施了管理责任制,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和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的工作机制,为全州民族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推进民族团结稳定。文山州坚持从州情出发,不断完善一系列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及行政规章,充分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职权。先后出台了《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三七发展条例》、《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普者黑景区保护条例》、《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等,全州各族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得到确实保障,民族自治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尤其是《文山州人民政府贯彻<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实施办法》的出台,使民族法制建设更加完善,开创了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贯彻本州《自治条例》的先河,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三)大力发展民族经济,不断改善民生。2009年来,文山州努力讲好“文山民族故事”,大力实施农业立州、工业强州、城镇富州、开放活州、科教兴州、和谐稳州“六大战略”,建设生物资源开发、新型冶金化工、现代商贸物流、旅游休闲度假“四大基地”,加快大通道经济发展步伐,云桂铁路文山段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天保口岸实现对第三国人员和货物开放。美丽富饶文山建设步伐加快,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关于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资金、项目,五年来累计投入365.2亿元,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兴边富民工程、民族团结示范村和兴边富民行动示范村等惠民工程11796个,各族群众饮水、住房、出行、入学、就医等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活质量和水平大幅提高。特别是彝族僰人支系、瑶族山瑶支系群众“四低五难”(人均耕地比例低、人均收入低、生活水平低、人口素质低和饮水难、出行难、住房难、用电难、就医难)问题基本解决,生活水平与其他民族和本民族其他支系生活水平相当,“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和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目标任务逐步落实。2014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5.7亿元,是2009年的2.3倍;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72元、6998元,分别是2009年的1.7倍、2.9倍。

  (四)注重民族特色,大力推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2009年来,文山州抓住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机遇,努力实施民族文化强州战略,积极推进我州民族地区三个文明建设。着力推动各民族文化共生共荣、和谐发展,以“坡芽歌书”为代表的一批民族文化精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民族文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打造出云南世居少数民族精品工程,大型经典壮剧《彩虹》获得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剧目银奖,原生态歌舞剧《坡芽情爱密码》获得好评,《踩山舞云》于2013年9月26日在云南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参加会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成为民族文艺盛会和民族团结盛会的一大亮点,有效展示了我州少数民族艺术风采,弘扬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广南地母历史文化旅游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壮族三月花街节、苗族踩花山、彝族花脸节、瑶族盘王节等民族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民族文献古籍普查、收集、抢救工作稳步进行,《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苗族指路经》、《云南文山少数民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四卷》等整理出版。“每四年举办一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工作制度形成,并成功举办了州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抢柚子》、《倒爬楼梯》、《小鸡啄米》、《跳箩筐》等20余个优秀表演项目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民族体育运动会,均获金、银奖、铜奖。在云南省2013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陀螺、射弩和民族健身操锦标赛上,文山州代表队喜获2金2银1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全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金牌全省第三、总分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

  (五)注重示范带动,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2009年12月,州委、州政府在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用3年时间,以实施“宣传教育、基层组织建设、平安创建、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六大工程为抓手,以开展“手拉手•兄弟情、心连心•鱼水情、肩并肩•爱国情”三项活动为载体,在平远地区和边境一线的老山片区开展跨区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创建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改善了示范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全州乃至全省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云南经验”中的“文山特点”。2013年,文山州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持续推向深入,在州委全委会上提出了争创全国边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的奋斗目标,出台了《关于争创全国边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两番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增两倍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00亿元的奋斗目标,从民族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保障、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干部培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理论研究、民族工作创新、民族关系和谐十个方面模范践行示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开放的新跨越。如今,在自治州境内,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正推动文山这个边疆民族自治州不断迈向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新台阶。

  (六)加强民族事务管理,确保宗教和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宗教矛盾隐患纠纷也随之出现新情况,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对此,文山州全力推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常态化、群众化,使党的民族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各族群众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不断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民族工作的氛围日益浓厚。始终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在加强民族团结“七进”(进教材、进课堂、进企业、进厂矿、进村(社)、进领导班子、进学生头脑)、“三个离不开”思想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宣传教育的同时,认真开展民族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加强对“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分析研判、排查调处及疏导化解,做到早发现、早准备、早工作。严格区分矛盾性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妥善处理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切实把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充分利用民族节日节庆开展民族工作、协调民族关系,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择机化解民族矛盾,化解民族纠纷,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几年来,全州民族宗教领域保持团结稳定,没有出现因民族宗教问题和民族关系而发生大的群体性事件,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七)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文山州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文山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拓宽渠道抓培养、打破常规抓使用、严格要求抓管理,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14年底,少数民族干部在全州干部总数中的比例达到了43.2%。广大少数民族干部讲政治、顾大局、敢担当,在引领民族地区发展,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一)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同时,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人口多,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贫困落后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农业基础仍然不牢,服务业带动力还不强,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任务依然艰巨。

  (三)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空间布局不完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

  (四)在加快追赶全面小康进程中,基础设施仍然是“短板”,发展的条件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破解发展制约“瓶颈”的任务依然艰巨。

  (五)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机遇面前,体制机制上的突破还不多,开放合作的深度广度还不够,生产要素不够活跃,市场主体发展不足,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任务依然艰巨。

  (六)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领域政府性债务加大,企业发展融资困难等潜在隐患增加,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解风险、维护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发展条件。全力推进综合交通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提升能源保障水平,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

  (二)深入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三七、烟草、辣椒、甘蔗、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扶持发展中草药、蔬菜、香料、茶叶等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创新,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抓好易地扶贫开发、小额信贷扶贫、产业扶贫、社会帮扶等各项工作,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资金重点投向贫困村寨、贫困农户,逐步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饮水、居住困难。

  (三)加快发展工业经济,不断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档升级,争取新认定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活动;切实抓好工业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矿产资源“两整一提高”工作;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园区聚集效应和辐射作用。

  (四)切实加强社会治理,维护边疆和谐稳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践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实施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工程,进一步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使民族团结成为各民族的共同价值目标追求,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引导上访群众依法反映诉求,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工作机制,着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健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强化边境管控,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文山州的民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工作中也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下步工作中,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主动开展民族团结争创示范工作,围绕“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始终突出发展第一要务,用好用活用足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特别是要积极争取差别化政策,补短板、攻难点、促跨越,全面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确保在全州追赶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让一个民族兄弟落伍、不让一个民族地区掉队,使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把文山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乐章弹奏得更加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