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重要会议 > 全国民族自治州科学发展经验交流会 > 经验交流
日期:2015-07-15 来源:政策法规司 字号:[ 大 中 小 ]
牢牢把握“两个共同”主题
奋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延边地处吉林省东部,总面积4.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4.6万,其中朝鲜族人口77.8万,占全州总人口的36.3%,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43%,是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也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1952年9月3日建州以来,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光辉照耀下,历届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全州人均GDP6827美元,全口径人均财政收入7330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3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66元,在小康社会10项指标中,有9项达到或过超过了规定标准。去年9月,第五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一是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民族地区首要的政治任务。延边地处长白山腹地,森林覆盖率达80.8%,物产丰饶,有野生动物360多种,野生植物3890多种,是我国人参主产区,世界三大名优矿泉水基地之一,煤炭、金、铁、钨、钼等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快发展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着力培育具有延边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医药、能源矿产和林产为支撑的产业体系。特别是近年来,适应绿色转型发展需要,我们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医药健康、电子商务、旅游等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步入了良性轨道。目前,我州吉林敖东、长白山矿泉水、延边大米、延边黄牛、人参、木耳等驰名全国,矿泉水形成400万吨生产能力。人参年产量7300多吨,种植业与加工业年产值40多亿元。去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3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1亿元。2014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157亿元。
二是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延边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是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边境线总长768.5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522.5公里,中俄边境线246公里。图们江是我国内陆进入日本海的唯一水上通道。在我州珲春周边200公里范围内,分布着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的10个深水良港。199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出国际合作开发图们江地区的倡议。20多年来,我们始终高举图们江国际合作开发这面旗帜,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我州在国家沿边开放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1992年,珲春市列入全国首批沿边开放城市。2009年《中国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延边成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窗口”与“前沿”。2012年以来,珲春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国际合作示范区,延吉市被纳入全国重点开发开放沿边城市,今年和龙国家边境经济合作区获批。全州已开通9个对朝口岸、2个对俄口岸和1个国际空港。海陆空立体对外通道全面拓展。全州8个县(市)全部实现高等级公路相连,长珲高速公路、东北东部铁路已通车运营,吉图珲铁路客运专线即将通车,长白山高速公路有望两年后建成,延吉机场开通了至韩国首尔、朝鲜平壤、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多条国际国内航线,通过借俄、朝港口开辟了至周边国家城市的陆海联运航线、至我国东南沿海的内贸货物跨境运输通道。延边作为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枢纽地位正日益形成,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三是扎实推进生态延边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延边最大的财富,保护环境和建设美丽宜居家园是延边不懈努力的方向。目前,全州纳入国家生态功能区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80%,占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面积的56%。延吉、图们、龙井、和龙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城市,全州有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1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森林公园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全力打造宜居城市。延边先后被授予中国最佳生态环境投资城市、中国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2014年,延边列入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跻身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行列。
四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文化的根基。在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下,延边的民族教育实现了一系列“第一”:在全国第一个普及了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第一个实现了青壮年扫盲,建立了第一个农民大学——延边黎明农大,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个建立了盲聋哑学校。深化以双语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教育改革,质量加特色的朝鲜族教育发展模式日臻完善。延边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目前,全州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比全国多1413人,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12.6年。推动民族文化发展,建立民族命运共同体,是我们推进民族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州收集整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300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项。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是我国目前唯一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舞蹈类项目,《长白山阿里郎》、《放歌长白山》等一批朝鲜族文化创作精品荣获国家级奖项。中国朝鲜族非遗馆、延边朝鲜族博物馆等标志性民族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延边被纳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行列。在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第一个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上星”,每天译制央视《新闻联播》,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输送朝鲜语原创节目。将9月2日确定为“朝鲜语言文字日”,朝鲜语言文字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累计出版朝鲜文各类图书3.7万多种,900多种图书获得国家和省级优秀图书奖。全州1078个行政村实现了“农家书屋”工程全覆盖。
五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坚持每年拿出财政支出的70%以上投入民生事业,从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要入手,谋划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几年来,改造各类棚户区近18万户、1066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近5万户、294.5万平方米。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参保覆盖率达到99%以上。全州城乡养老机构床位总数1510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40张,比全国、吉林省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5张和9张。劳务经济成为群众创业就业的特色途径,全州境外劳务人员保持在年均10万人以上,劳务收入最多的年份相当于当年全州全口径财政收入的近2倍。
六是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坚实保障。多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健全相关配套法规体系,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自治条例》,先后颁布实施单行条例48部,出台具有法律效力的决议和决定120余个,形成了较为完备又独具特色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体系。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选拔任用,在少数民族干部总体比例、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岗位少数民族干部配备方面,做到朝鲜族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培养、优先提拔,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目前,朝鲜族干部占全州干部总数的39.5%;县级以上朝鲜族领导干部占本职级干部总数的43.5%,都高于朝鲜族36.3%的人口比例,有效保证了少数民族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行使地方自治权利。
七是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牢固树立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其他各项工作“一盘棋”理念,同步规划、同步安排、同步考核。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屯、进企业、进军警营“六进”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创造了“抓两头带社会、抓九月带全年、抓典型带全员”的创建活动经验。每年开展创建民族团结和谐乡村、社区、家庭等活动,组织开展机关干部学习民族语言、朝汉学校手拉手、“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征文等系列活动,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已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每年在总结老典型新举措的同时,深入挖掘新涌现出的民族团结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选树各行各业、不同层面的先进典型,去年有18个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获得国务院表彰。各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民族团结”已经成为延边凝聚内外力量的一张和谐“名片”。
回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这就是:必须坚定不移立足优势资源,培育主导产业,壮大经济实力;必须坚定不移发挥区位优势,扩大开发开放,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必须坚定不移繁荣民族文化,构筑精神家园,提高区域发展软实力;必须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强边疆群众向心力;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落实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强化依法治州能力;必须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创新活动载体,凝聚内外发展合力。
回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刚性支出增多,收支矛盾突出,现有财政体制难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森林、湿地等生态功能弱化,环境保护任务艰巨;边境人口流失严重,边境安全管控压力增大。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认真对待,抓紧解决。
展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我们倍感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光辉正确、英明伟大;倍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高瞻远瞩、立意深远;倍感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民族地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牢牢把握发展这个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共筑各民族命运共同体,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坚持“开放先导、项目带动、城乡统筹、文化引领、民生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抓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全面实施质量强州战略,全力推进开发开放,打造我国面向东北亚开发开放的桥头堡。二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帮助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优先发展民族教育,深化“双语”教育改革,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保持民族教育全国先进水平。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努力让城乡各族群众住有所居、住得温暖、住得舒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全州26.4万贫困人口脱贫,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巩固提升合力治边机制,确保边疆稳固。三是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坚持和发扬优良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六进”活动,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加强祖国观、民族观、历史观教育,使“三个离不开”和“四个认同”更加深入人心,使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牢固,推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向纵深开展。四是着力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从丰厚的朝鲜族文化中吸收养分,唱响主旋律,讴歌真善美,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进一步加强对朝鲜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精品创作、文化产业成长“四项工程”,繁荣民族文艺创作,把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全州各族群众。五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着力加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立法,形成更加完备的法规体系。加强对自治条例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行为,进一步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