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栉风沐雨铸辉煌 团结奋进谱华章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眸

日期:2012/10/12  来源:  字号:[ ]

恩施州城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83年,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全州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00万,其中土家族、苗族等28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4%。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恩施州各族人民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的10年,是自治州综合实力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10年。10年来,恩施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按照实施“三州”战略(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推进绿色繁荣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开创了恩施州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10年来,恩施州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坚持走“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资源型新型工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实现了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齐岳山风电场(肖华林 摄影)

  目前,恩施州已建成特色农业基地500多万亩,农民人均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5亩,建成了湖北省最大的烟叶、茶叶、高山蔬菜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商品药材基地。利川黄连、莼菜,恩施厚朴、党参等15个产品获得了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恩施玉露”茶、“思乐”畜产品、“清江源”烟叶、“大山鼎”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尤其是恩施烟叶享誉海内外,恩施州的烟叶产量占湖北省的70%,白肋烟产量占全国的70%,出口备货量占全国的比重高达80%。

  同时,全州积极推进特色优势资源开发,以食品、能源、烟草、药化、建材、矿产等六大产业为支柱的新型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工业经济呈现出总量扩大、效益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工业在州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加凸显。通过实施企业成长工程和市场主体增量行动,工业市场主体数量逐步增多,工业企业的层次逐步提升。目前,恩施州正在将食品、能源、烟草、建材、矿产等五大产业打造成百亿元产业,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使资源型新型工业成为千亿元产业。

  除此之外,恩施州牢牢把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和高速公路、铁路开通的机遇,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旅游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成为州域经济新的增长极。恩施州建成了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咸丰坪坝营、建始野三河等一批中外知名的品牌景区,恩施旅游的知名度明显提升。目前,全州A级景区达到26家,形成了“1+8”(1个5A级景区即巴东神农溪,8个4A级景区即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咸丰坪坝营、恩施土司城、咸丰唐崖河、建始野三河、利川福宝山、恩施梭布垭)高等级旅游景区集群,高等级景区密集程度在全国都少有。全州旅游接待人数从2001年的58万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1658万人次,年均增长40%;旅游综合收入从2001年的6.8亿元增加到86亿元,年均增长30%。

恩施民族文化绽放异彩(文林 摄影)

  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10年来,恩施州最可喜的变化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新突破。沪渝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相继建成通车,结束了恩施州不通铁路、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圆了土苗儿女的百年梦想。从此,恩施的山不再高、路不再远、地不再偏。沪渝高速和宜万铁路的建成仅仅是一个序幕,恩施州正在建设的还有5条高速公路和1条铁路,另外有1条铁路也即将开工建设。未来5〜10年,恩施州有望实现“县县通高速、县县通铁路”的目标。完成恩施机场一期扩建,先后开通恩施至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海口、深圳等地的航班,目前正在实施恩施机场二期扩建。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以州城为中心,辐射带动县市城区、乡镇集镇、中心村镇发展的城镇体系。全州城镇化率由2001年的17.5%提高到如今的32.5%。

  改革开放实现新跨越。10年来,恩施州经济社会领域各项改革扎实推进,资源环境、土地管理、财政税收、集体林权、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实施开放活州战略,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开放型经济取得明显成效。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一批中国500强企业和重大战略投资者进驻恩施。2011年与2001年相比,招商引资增长31.6倍,外贸出口增长32倍。恩施州对外开放形象进一步提升,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开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恩施白肋烟基地(文林 摄影)

  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通过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环境综合防治、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项目,森林覆盖率从2001年的62%提高到现在的70%,恩施州成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为国家生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积极推进以“五改三建”(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建高效经济林园、建生态家园)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共新建沼气池53万口,让全州60%的农户都用上了洁净能源。国家农业部将恩施州以沼气池为重点的生态家园建设的作法称为“恩施模式”,并被列为全国十个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之一。中宣部及各大主流媒体将“恩施模式”作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典型予以推介。清江、三峡库区等重点流域、区域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与保护,在湖北省率先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循环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目前,恩施州正在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努力把恩施州建设成为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空气清新、风景宜人的生态公园。

恩施州城夜景(文林 摄影)

  人民生活获得新改善。10年来,恩施州最明显的成果就是人民生活获得新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坚持每年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围绕“上学难”问题,实施了校舍安全工程、农村教师住房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恩施高中新校区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入使用,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州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8.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01年的30%提高到75%。围绕“就医难”问题,建成了武陵山区规模最大、设施最优、技术最精的州中心医院,每个乡镇都建成了一所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建成了一所规范化的村卫生室。围绕“行路难”问题,新建通村公路5000多公里,新建通村沥青水泥路3600多公里,恩施州所有乡镇都通了沥青水泥路、所有建制村都通了公路,一半以上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围绕“住房难”问题,共建设保障性住房4.5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8万户。围绕“饮水难”问题,解决了17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围绕“保障难”问题,进一步加大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力度,恩施州8个县市全部纳入国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在湖北省率先实现县市全覆盖。深入实施扶贫开发,完成了2054个村的整村推进,对3.1万户、12.3万人实施了扶贫搬迁,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3万人。

  民族事业取得新进步。恩施州认真落实国家的民族政策,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放在突出位置,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巩固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法》全面贯彻落实,地方性法规、政策更加完善,形成了具有恩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法规体系,有力地保障了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和谐乡村、和谐社区、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涌现了“为民模范”周国知、“和谐使者”易满成、“百年义渡”万其珍、“愚公支书”王光国等在全国、全省产生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展现了恩施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无私奉献、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和时代风貌。各族人民在这个大家庭里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好幸福生活,为恩施州的改革发展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恩施州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十二五”时期,是恩施州打基础、谋长远、调结构、增后劲的攻坚时期,同时也是恩施州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难得的发展黄金期。恩施州委、州政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恩施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前景。

  ——发展思路:恩施州结合州情实际,确立了“一二三四四”的发展思路,即围绕“一个目标”,抢抓“两大机遇”,推进“三大建设”,建设“四大基地”,实现“四大转变”。“一个目标”就是“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这个目标;“两大机遇”就是支持发展的政策叠加和制约发展的因素递减这两大机遇;“三大建设”就是特色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四大基地”就是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华中地区重要的洁净能源基地、全省重要的矿产工业基地和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实现“四大转变”就是实现州域经济由第一产业为主导向二、三产业为主导转变,由农村经济为主导向城市经济为主导转变,由内生型经济为主导向开放型经济为主导转变,由整体解决温饱向全面建设小康转变。

  ——发展目标: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主要经济指标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力争进入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先进行列,争当武陵山区排头兵,缩小与省内发达地区的差距,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民生改善迈上新台阶。

  ——发展重点:一是在扩大总量上下工夫。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进优势特色资源的深度开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发展资源型新型工业,突破性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二是在打牢基础上下工夫。大力发展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和实施一批管长远、增后劲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在扩大开放上下工夫。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开明的举措、更具吸引力的政策环境,吸引各类投资者来恩施投资兴业。四是在追赶目标上下工夫。始终坚持保速度、上规模不动摇,把加快发展、追赶目标作为恩施州最紧迫的任务,努力在追赶目标中实现州域经济跨越发展。五是在先行先试上下工夫。抢抓国家启动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和省委、省政府推进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机遇,在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特色开发绿色发展、整体脱贫奔小康和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等方面先行先试,努力探索出一条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路子。

(作者 恩施州州长 杨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