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曾经一步跨千年 今朝跑步奔小康

日期:2012/10/12  来源:  字号:[ ]

凉山州建州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舞龙表演

  风雨兼程60载,薪火相传铸辉煌。1952年10月1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凉山彝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开启凉山历史新纪元。1958年,艰苦卓绝的彝区民主改革平叛斗争取得全面胜利,百万翻身农奴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1978年,“西凉合并”,翻开凉山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60年来,沐浴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州委、州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在这片曾经书写“彝海结盟”光辉历史的红色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个艰苦创业、改天换地的人间奇迹,描绘了一幅幅恢弘壮丽、欣欣向荣的发展画卷,实现了从“一步跨千年”到“经济跨千亿”的历史性跨越,一个全面开发开放、跨越式发展的凉山豪迈站在推进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建设的崭新起点。

  60年矢志奋斗,60年波澜壮阔,60年春华秋实。

  凉山60年奋斗历程,是一部由一穷二白走向富民和谐的跨越史。60年来,伴随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发展的铿锵步伐,凉山各族人民矢志不渝地推动扶贫攻坚、富民强州进程,硬是在这片曾经刀耕火种、现代工业空白的土地上建立起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起一手抓安宁河谷地区率先发展,一手抓大凉山和木里藏区扶贫攻坚、跨越发展的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格局,不仅彻底改变了群众缺衣少吃的落后面貌,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质的飞跃,奠定了凉山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2011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突破千亿、百亿大关,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跃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一位。今天凉山一天创造的财富相当于建州时全年的总和,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较1952年增长105倍(按可比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4倍、263倍,城乡人居条件和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千亿水电、千亿矿冶、百亿绿色农业、特色旅游“四大产业集群”加速集聚,工业凉山和现代化的生态田园西昌渐具雏形,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钒钛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战略性优质烟叶花卉基地加快建设。

  凉山60年奋斗历程,是一部由自我封闭走向全面开发的开放史。60年来,饱受封闭之苦、出行之难的凉山人民冲破群山大河的重重阻隔,坚毅走向外面的世界。从解放初期抢修恢复全州唯一一条简易公路,到1961年实现县县通公路、1970年成昆铁路建成通车,到攀西高速、雅西高速全线贯通,西昌青山机场跻身西南一流支线机场,金沙江雷波港规划建设正式启动,初步形成“三纵一横加航空水运”的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和全省南向出川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书写了凉山“深山绝壁通天路、历尽艰险架飞虹”的沧桑巨变。开放的凉山热情拥抱开放的时代,充分开放合作和“开放兴州”战略深入实施,成凉、攀凉、川滇黔12市州区域合作务实开展,同荷兰、津巴布韦、泰国开展国际产业合作,在凉山开“世界最美的花”、种植销售“世界最好的烟叶”,一批世界、中国500强企业入驻凉山,“大凉山”特色优质农产品声名鹊起,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西部最佳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聚焦世界目光。

  凉山60年奋斗历程,是一部由蒙昧落后走向现代生活的文明史。千年奴隶制阴云笼罩下的凉山,曾经文盲充斥、迷信盛行,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成为凉山深度贫困的重大根源。60年来,历届州委、州政府强力推进“科教兴凉”和“人才强州”,大力实施教育、医疗惠民工程,特别是民族地区教育、卫生发展两个“十年行动计划”和藏区“9+3”免费教育、彝区免费职教计划深入实施,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古老凉山踏上“两化”互动、产村相融、统筹城乡的崭新征程,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纵深推进,“板凳工程”引领现代文明新风,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五位一体”实施“百乡千村”工程,彝家新寨、藏区新村、安宁河谷新村拔地而起,成为凉山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凉山60年奋斗历程,是一部由民族隔阂走向平等和睦的团结史。解放前反动统治阶级奉行的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让凉山各族人民长期深陷民族隔阂、民族冲突、家支械斗的苦难。解放后特别是民主改革后,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令凉山大地焕发勃勃生机,凉山各族人民秉承“三个离不开”的光辉思想,沿着“彝海结盟”这条民族团结大道,携手走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辉煌里程。凉山各族人民旗帜鲜明地反分裂反渗透,彝、汉、藏、回等14个世居民族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安宁河谷、大凉山彝区、木里藏区结对帮扶和干部交流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培养与选拔全面加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州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后继有人、发扬光大。

  凉山60年辉煌巨变,生动印证了中华民族建设全面小康、走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精彩浓缩了锦绣巴蜀特别是震后四川科学发展、跨越提升的辉煌成就,集中展示了西部民族地区从落后到进步、从贫穷到富裕、从封闭到开放的沧桑变迁,深刻凝炼了“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凉山精神。

  60年辉煌巨变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凉山,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怀抱。这60年,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深切关怀的60年。党中央三代领导人先后视察凉山并作出重要指示。历届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凉山经济社会发展、扶贫攻坚。省委刘奇葆书记13次深入凉山17个县市视察调研,深情勉励凉山“大有成效、大有潜力、大有机遇、大有希望”。蒋巨峰省长等省领导心系凉山、情系凉山各族人民。省委、省政府量身定制“一个意见、两个规划”,为凉山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487万凉山各族人民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彝人之歌》

  60年辉煌巨变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将模范践行省委“四个特别”要求,坚持钢班子带铁队伍,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标杆示范作用、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喊出一个声音,走出一个步调”,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全域跨越的生动局面。

  60年辉煌巨变让我们深切体会到:科学发展是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我们将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优势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立足大资源、引进大企业、实施大开发,把产业做强、把城市做大、把基础做牢、把科教做优、把民生做实,建设工业凉山和现代化的生态田园西昌,努力探索资源富集地区科学发展、跨越提升之路,努力走出民族地区改善民生、富民和谐之路,争当全国民族地区科学发展“排头兵”,把凉山建成全国最平安、最稳定、最和谐的民族地区。

  60年辉煌巨变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改善民生是建设和谐凉山的基石。我们将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地打好综合扶贫开发攻坚战,坚忍不拔地解决好极度贫困和突出民生问题,坚持不懈地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凉山各族人民,凝聚凉山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建设的强大力量。

展现木里藏族风情的舞蹈《欢乐藏乡》

  “曾经一步跨千年,今朝跑步奔小康”。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省委省政府“一个意见、两个规划”、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规划建设等重大机遇,深入推进工业强州、生态立州、开放兴州,在科学发展轨道上推进经济社会跨越提升,奋力实现凉山全域全程全面小康“三级跳”奋斗目标: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实现12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完成“百千工程”;到2015年,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挺进全省经济“第一方阵”,建成2407个新村和彝家新寨,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享受现代文明生活;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本文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翟占一在建州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辞摘录)

(图片 郭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