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黔东南以美丽回答一切

日期:2012/10/12  来源:  字号:[ ]

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说起黔东南,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陌生的,还颇有几分神秘之感。在山的那边,依旧是山,在这层峦迭嶂的大山深处,生活着四百万勤劳朴实的苗侗儿女。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这里远离经济中心。但是,改革开放特别是最近十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这个原生态的民族地区有了跨越性的发展,以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时代气息的崭新面貌展现在世界面前。

  经济落后是人们对于贵州的固有印象。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黔东南,更是长期在贫困的边缘徘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片古老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走出了一条符合地方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这种变化在这十年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这十年,是铁路、民航、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飞速发展的十年。从地理上看,贵州是西南连接华中、华南的陆上交通枢纽,而黔东南是贵州通向东南发达地区的必经之地。近年来,黔东南的交通建设如火如荼,沪昆、贵广等快速铁路的修建,极大的拉近了与长三角、珠三角的距离,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黔东南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而正在加快推进“县县通高速”工程,不仅使全省形成一个完整的交通网络,也与湘、桂、粤、渝等邻近省区连为一体,为经济发展、物资流通、区域协同、旅游发展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可以说,交通的改善为黔东南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鸟笼之乡——卡拉村

  这十年,是县域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十年。作为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地,黔东南的许多苗侗儿女前往东部沿海追寻自己的梦想,通过自身的努力拼搏,其中的一些佼佼者已经成为了各行业的有为之士,他们积极响应省团委“弘扬中华文明,反哺故土亲人”的号召,回乡投资兴业,以拳拳赤子之心成为“春晖使者”,带动了地方的经济发展。为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贵州立足实际,审时度势,提出了“加快发展,加快跨越,加速转型”的目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黔东南各县市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创建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和自主创业力度,许多园区已提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打造“工业强省”,以市场带动贵州经济的一池春水,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未来的方向。

  这十年,是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不断发展的十年。由于保持了完整的原生态民族文化,黔东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胜地。黔东南的景点规划、景区开发、乡村旅游始终秉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赢得了海内外游客的青睐。近年来,以原生态民族文化为主打的贵州东线旅游魅力不断提升。除了镇远古城等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外,还涌现出西江苗寨、肇兴侗寨等民族文化旅游精品。另外,以侗族大歌、锦鸡舞等为代表的民族歌舞,借助“多彩贵州”的平台走向了世界。可以说,在黔东南,民族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发展旅游、带动经济的法宝,它还是苗侗儿女心灵的寄托,决定着民族的精神面貌,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这十年,是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的十年。针对黔东南自然地理的实际,党和政府启动了规模浩大的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提出了“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将生态移民与园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等“造血”措施结合起来,使苗侗人民搬离贫困,搬出新生活。在民生改善上,坚持推进扶贫脱贫攻坚、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从各方面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另外,有针对性的实施了“一事一议”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举措。加大民生投入,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发展成果与实惠,使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同频共振”。

  对于这片红色土地,中央领导非常关心。温家宝总理在去年的“两会”上,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他多年前到黔东南首府凯里市调研时的场景,对黔东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出了殷切希望。正是在总理的目光期许下,黔东南十年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出了一条符合市场、符合实际的可持续跨越式的发展路子。而今年,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出台了旨在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发二号”文件,使贵州以及黔东南迎来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发展中的黔东南,始终坚持“加快转型,后发赶超”的主基调;奋进中的黔东南,社会各领域都展现出焕然一新的良好面貌,让黔东南的苗侗儿女以及所有关心黔东南发展的人们和到过黔东南的游客均感到自豪。

梯田层层高腰村

  对于黔东南的发展和美好未来,可以用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在这里考察时的评价来表述:黔东南,以美丽回答一切。

(作者 杨兴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