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在进行时

日期:2011/09/15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

  由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主办,贵州省承办、贵阳市协办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9月10日至1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隆重举行。

  来自34个代表团的6773名运动员将在本届民族运动会上参加花炮、珍珠球、马术、秋千等16个竞赛大项和188个表演项目的角逐。出席本届民族运动会的运动员、裁判员、新闻记者、中外来宾和观摩团的总人数达到1.5万余人。到目前,赛程已过半,各个代表队不仅以优异的表现折服了现场观众,也谱写了一曲曲生动的民族团结之歌。

  竞技和趣味中传递“亲情”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赛场上,有汗水、有拼搏、有较量。但在赛场外,却洋溢着让人感动的亲情。亲情,成为各民族运动员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动力。

  三兄弟同赛场齐力“折桂”

  “三兄弟折筷”的故事,耳熟能详,寓示着团结的力量。民族运动会上,也有3个亲兄弟,他们为“折桂”而来。

  他们是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表团摔跤队的3位运动员:29岁的大哥图送麦麦提·托乎提麦麦提,24岁的二弟图送·托乎提麦麦提,18岁的三弟肉孜托乎提·托乎提麦麦提。

  “一个兄弟比赛,另两个加油助威,台下的比台上的还紧张。”三弟肉孜托乎提说,尽管听不到兄弟的呐喊声,但心里知道他们在为自己打气,感觉接近极限时,就会重新充满力量。

  三兄弟的父亲喜欢摔跤,也是启蒙老师。小时候,三兄弟就经常摔打玩闹。大哥15岁进入地区体院,学习摔跤。2003年,第七届民族运动会在宁夏举行。那段时间,大哥的生意做得不错,不想参赛。在父亲的劝说下,恢复训练几个月,就一举夺得民族式摔跤且里西项目的冠军。

  大哥的成功,让两个弟弟备受鼓舞。此后,大哥就成了弟弟们的教练。兄弟3人在去年举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运动会上,一共拿到5个摔跤冠军。

  今年是两个弟弟首次参加全国比赛,但大家都信心满满,“家里就我们3个男孩。每次参加比赛,几个月在外训练时,正是家里割麦子的时候,但父母一直支持我们”。

  带着丈夫亲手做的弩箭上赛场

  9月12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一天,苗家女李桂芬带着丈夫亲手制作的弩箭,走上了第九届民族运动会射弩比赛的赛场。

  36岁的李桂芬,学习射弩的师傅是自己的丈夫。1998年,李桂芬嫁到贵州省织金县实新乡海马村。丈夫也是射弩好手,参加过省里的民族运动会。在丈夫熏陶下,李桂芬“爱屋及乌”,喜欢上了射弩。丈夫手把手教她上箭、瞄准,她也不断勤学苦练,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女射手。

  如今,女儿刚初中毕业,也对射弩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把参加下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列为自己的目标。

  平时,忙完地里的农活,一家三口就在房前屋后找块空地,一起练习、切磋技艺。

  李桂芬的丈夫还是制作弩箭的高手。夫妻俩一起到山坡上砍小刺竹,削成箭杆,再由丈夫装上箭头,最多时一天可制作七八支箭。

  本届民族运动会备战期间,丈夫和女儿也多次给她打来电话,叮嘱技术要领,安慰她放松心情。

  “带着丈夫做的箭上赛场,心里觉得特别踏实。”李桂芬说。

  民族兄弟的“四年之约”

  4年前,在广州举行的第八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云南代表团的傣族汉子李少春认识了一个特别的汉族朋友——蔡荣捷,一名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学者。

  云南代表团是民族运动会上陀螺项目的传统强队,李少春和几位队友都是当地响当当的“陀王”。

  蔡荣捷是一名长期研究民族体育的学者,2007年,他慕名来到广州,在全国民族运动会这座民族体育文化“大宝库”中,认识了李少春。两人聊起海峡两岸的陀螺运动,分外投缘。

  4年过去。9月12日,贵阳奥体中心的陀螺赛场上,两人再次聚首。“我们就像牛郎和织女,有着一个4年之约。”蔡荣捷拍着李少春的肩膀开着玩笑。这次,他是专门到陀螺赛场寻找老朋友的。

  而李少春和队友在赛场上,也不停地和其他代表团的队员互致问候,“参加了3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每个队都有熟识的队员。大家场上是对手,场外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