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同盟社会服务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日期:2009/09/30  来源:信息中心  字号:[ ]

 

  智力支边扶贫工作,是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利用自身优势,通过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智力的投入,为“老、少、边、穷”地区的脱贫致富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社会实践。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即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科技扶贫、兴教助学、建言献策等大量智力支边扶贫工作。2004年以来,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按照“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持之以恒”的方针在贵州省毕节市上小河村、黔西南自治州兴仁县绿荫河村、贵州省雷山县,广西自治区那坡县,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藏大学,新疆自治区哈巴河县,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等民族地区积极开展智力支边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好评,以下是我们在上述地区开展智力支边扶贫工作,总结。

  一、近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发挥民盟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2004年以来,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在贵州省毕节市上小河村、黔西南州兴仁县、广西自治区那坡县等地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帮助当地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引进和改良经济作物品种,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农民学到致富的技能,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使扶贫联系点的农民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1、帮助制定农村参与式扶贫规划,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在贵州省毕节试验区开展多年智力支边扶贫工作后,2006年,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将毕节市梨树镇上小河村确定为民盟中央“扶贫和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制定具体帮扶措施,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和民盟贵州省委帮助该村制定发展规划,开展了养殖种植业示范户工程和农家乐旅游项目,制作村规民约宣传栏等,积极引导上小河村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开展上述项目的过程中,民盟组织充分尊重村民们的意愿,鼓励村民参与示范户和扶贫项目的筛选,充分调动了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有关扶贫项目得以较好落实,为在民族贫困地区开展参与式扶贫,扩大基层民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2、大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为村寨发展提供更多公共服务。

  加快贫困地区发展,首先要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近几年来,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在上小河村开展了修建通村公路、卫生室,援建文化活动室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2007年,民盟多方筹集资金240万元,在上小河村修建了约9公里的通村公路,极大地改善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我们还筹资6.6万元,在上小河村援建了村级卫生室,并培训医务人员,使村民小病不用出村,目前该卫生室是毕节地区软硬件条件最好的村级卫生室。2007年,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联合民盟深圳市委投资7万元为上小河村文化活动室购置了电脑、电视、广播器材、办公桌椅等,进一步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我们通过在上小河村修建通村公路,援建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等工作,使该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村民们享受到更多的公共服务。

  3、积极发展养殖种植业示范工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006年,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为上小河村引进了莱茵鹅养殖,扶持了10户示范户,建设小规模种鹅孵化场,目前已繁育出4000余只莱茵鹅,10户示范户平均每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为帮助上小河村发展精细蔬菜、糯玉米、花卉种植,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出资5. 4万元为村民建立10个蔬菜大棚,提供种子和农用物资。在广西那坡县坡荷乡,我们针对当地“七分石三分土”的地质条件,在坡荷乡实施了 “百亩姜黄种植”和“发展万亩油茶林”项目,目前姜黄种植和油茶林都生长良好,种植的农户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同时还在坡荷乡兴建了“民盟扶贫养殖示范场”,扶持当地农户进行龙宝猪养殖,目前已圈养龙宝母猪50头,预计年产生猪1500头,总产值达20万元。受助农户将小母猪养大繁殖后返还一头仔猪,再将此仔猪扶持其他农户,该工程被坡荷乡政府领导称之为“小母猪工程”,这个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扶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传播科学养猪技术。在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绿荫河村,2008年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共投入7. 8万元用于积极推动由民盟盟员文利新教授发明的“135保健养猪”技术和高产蔬菜种植项目,这些项目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当地农户的热烈欢迎。几年来,我们多次组织专家深入到上小河村、坡荷乡、绿荫河村就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方面进行科技指导,通过引进.、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帮助村民们早日脱贫致富。

  4、开展生态扶贫,逐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2004年,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在广西自治区那坡县吞力屯“黑衣壮”村寨营建“中国民主同盟生态林”,出资种植2万株小叶榕,以减少水土流失,遏制山区石漠化趋势,改善生态环境。小叶榕同时也可以作为中草药材,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来源,改善生活条件。目前黑衣壮村寨的环境已逐步得到改善,村民们通过种植小叶榕也增加了一定的收入。

  (二)深入开展“农村教育烛光行动”,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

  民盟“农村教育烛光行动”是在2007年由民盟中央倡导,在全盟广泛开展的以帮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主题的支教行动。行动的主要内容是: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农村教师的全面发展;关注有关的制度建设,开展调查研究,推动试验探索,积极建言献策,来推动完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法律环境。目前,“烛光行动”已在全国200多个市、县、乡镇开展,培训农村一线教师近3万人次,捐款捐物共计750余万元,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民盟“烛光行动”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产生了较大影响,正在成为民盟教育扶贫的品牌,在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对“农村教育烛光行动”予以肯定。我们在贵州、广西等地深入开展“烛光行动”,以帮助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

  1、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对策。

  2008. 2009年民盟中央就农村教育问题赴广西自治区那坡县、云南蒙自县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深入调研,调研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状况及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在调研的基础上,民盟中央针对在那坡、蒙自等地所发现的问题向中央有关部门提出政策意见和建议,以帮助改善当地农村教育状况。

  2、援建学校,多方捐款捐物,帮助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2004年,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建立‘怪臣电教室”,为夏河县藏族小学捐赠20台电脑,并组织盟员企业家在夏河县王格尔塘中学兴建太阳能学生宿舍,为200名寄宿学生改善住宿条件。同年,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组织盟员企业家考察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教育事业,经过实地查看校舍危房,盟员企业家决定出资50万元在天祝县兴建一座500平方米的太阳能学生宿舍;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还协调盟员在新疆哈巴河县援建太阳能学生宿舍。

  在广西那坡县,2004年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引进爱德资金10万元,为那坡县百者都乡兴建了一栋400平方米砖混结构教学楼,并捐赠助学金及书籍。通过在上述民族地区开展的兴教助学活动,我们帮助农村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让孩子们有了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2006年,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筹资6万元解决了上小河村小学行路难和饮水难问题。民盟中央还划拨了5万元由上小河村委会组织修建了230米上小河村学校进校公路,这条路在原来毛坯路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宽、夯实路基、水泥硬化,使学校的进校公路变得宽敞结实,并可以驶入普通汽车,被称为“民盟爱心路”。通过援建学校,组织捐款捐物,使得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有所改善,孩子们有了一个较为良好的学习环境。

  3、大力开展师资培训,发展远程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

  2007年,经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协调盟员出资50万元在贵州省雷山县开展“烛光行动”师资培训,两年来,民盟组织在当地开展了“请下去、送出来”等多种方式的学校校长及农村一线教师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提高了当地的教育教学质量。2008年,民盟中央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合作,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开展“烛光行动一新东方教师社会责任行”活动,培训了数百名中小学英语教师,使当地英语教学水平有所提高。2009年,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与美国科技教育协会合作开展海内外基础教育研讨会,共有21个省包含13个民族的农村一线校长和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还与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办公室合作,在贵州省雷山县、广西那坡县等民族贫困地区共建清华大学教育扶贫教学站,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地处偏远地区的雷山和那坡能够共享清华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开辟了一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提高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素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捐赠图书,援助西藏大学图书馆建设。

  为响应中央统战部援助西藏的号召,2006年,经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协调,民盟中央机关干部共向西藏大学捐书5000余册,并为该校筹集购书款80万元。由民盟盟员陈力任副馆长的国家图书馆和民盟中央常委俞敏洪任 裁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也分别向西藏大学图书馆捐赠了10000册图书和价值10万元的图书。
 
  (三)利用民主党派的渠道优势,帮助协调有关重大工程项目。

  2004年,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联系协调卫生部等有关部门支持帮助新疆哈巴河县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为哈尔布萨克乡协调两所乡卫生院,加强了当地的医疗条件。2006年,通过民盟中央社会服务协调,那坡县成功申请到农业部国债投资193万元,用于兴建2000座沼气池,沼气池的兴建将大大改善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2009年,经民盟中央协调,国家交通运输部拨款2. 1亿元,立项建设甘肃定西至临洮公路,定临公路设计里程96.1公里,计划投资2. 1亿元。临公路建设对促进定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维护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以及完善区域路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经验与体会

  多年来,我们在民族地区开展了大量智力支边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起来,有以下一些工作经验与体会:

  1、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扶贫联系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中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的要求作为我们开展扶贫联系点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要求,全力推进民族贫困地区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不断丰富文化生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坚持全盟动员,整合社会资源,密切配合当地党委、政府的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民主党派所开展的智力支边扶贫是“社会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工作中体会到两条基本的经验:一是要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充分发挥多党合作的优势;二是结合民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走出一条适合民盟参与智力支边扶贫工作的道路。我们在工作中要紧密围绕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任务,依靠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民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动员全盟和社会力量为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充分发挥民盟的参政党优势,为当地发展提供意见建议并帮助协调涉及民生等方面的重大工程项目。民盟作为参政党,具有一定的渠道优势,我们将充分发挥民盟的渠道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帮助协调国家部委有关项目支持,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以教育扶贫为重点,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推动民族贫困地区长期可持续发展。当前,贫困农村贫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者文化科技素质低,从而限制了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外出打工就业。教育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民盟作为以教育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要界别的参政党,开展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主题的“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将是我们今后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重点,通过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来带动当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5、实行中央、省、市三级盟组织联动机制,更好地推动当地智力支边扶贫工作的开展。目前,民盟中央正在探索中央、省、市三级盟组织联动的工作机制,通过三级盟组织共同合作,来推动当地智力支边扶贫工作的开展。

  面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将继续深入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期扶贫工作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和探索智力支边扶贫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一如既往,再接再厉,为继续推动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出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