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青藏铁路公司:天路盛开民族团结花

日期:2009/09/30  来源:信息中心  字号:[ ]

  2006年7月1日,巍巍昆仑、茫茫雪山与各族同胞共同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伟大时刻,凝聚中国人激情与梦想的高原铁路一青藏铁路通车了。青藏铁路是青海、西藏民族地区与内地连接的纽带,是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往雪域高原的神奇天路。青藏铁路公司领导班子,团结带领两万多名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上提出的“青藏铁路运营管理要创世界一流水平”、“最大限度地挖掘青藏铁路的巨大发展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青藏铁路的强大辐射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铁道部党组提出的 “安全持续稳定,运输畅通无阻,服务优质高效,环保全面达标”的要求,大力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以创建和谐社会、和谐铁路为契机,不断探索把握高原铁路安全运营管理规律,确保了青藏铁路运输安全畅通,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为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运力支持,谱写了一曲雄壮高昂的民族团结之歌。

  青藏铁路公司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青藏铁路公司管辖兰青线(海石湾至西宁)、青藏线 (西宁至拉萨)2条干线和宁大、茶卡、柴达尔3条支线,线路营业里程2212公里,现有职工2.1万人,其中少数民  族职工1925人,主要运输生产站段14个,年货物发送量2433万吨,旅客发送量485万人,公司所辖铁路95%地处青藏少数民族地区,其中90%在藏族地区。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青藏两省(区)党委政府和铁道部党组的要求,青藏铁路公司紧密结合实际,坚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公司、站段两级中心组学习和干部职工政治学习计划,采取专题辅导、座谈交流、印发学习材料等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的方式,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系统的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公司坚持在每年五月份定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组织民族团结联欢晚会、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板报比赛、电视专题片展播等活动,并利用内部办公网、信息简报、广播、电视、刊物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和事迹,增强广大干部职工民族团结意识,强化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2008年3月14日,在“藏独”分裂势利操纵下,拉萨发生了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面对当时的复杂形势,青藏铁路公司按照铁道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维护稳定、确保青藏铁路运输安全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在做好各项安全防范工作的同时,公司编印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手册,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组织宣讲小分队深入各基层单位,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发展、宗教演变的历史,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藏独”分裂主义的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和敌我界限,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拉萨维稳期间,全地区157名藏族铁路干部职工无一人脱离工作岗位,无一人参加非法活动,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旗帜鲜明地与“藏独”势力划清界限,愤怒声讨达赖集团的分裂行径和暴力活动,主动教育亲属、朋友自觉抵制“藏独”思想。公司各民族干部职工团结一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工作岗位,保卫铁路安全,保证铁路畅通,筑起了一道捍卫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

  青藏铁路开通运营以来,青藏铁路公司始终把关心、推动、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发达的铁路网。为更好地服务于青藏两省(区)经济建设,青藏铁路公司高度重视区域铁路网建设,按照铁道部整体部属和《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兰青、西格二线建设、电气化改造和西宁枢纽改造工程。2009年4月1日,兰青二线及电气化改造工程完成  并通车,结束了青藏高原没有电气化铁路的历史。西格段二线工程除关角隧道外全部贯通,并形成运输能力,电气化复线工程将于2012年底建成并通车。格尔木至敦煌铁路建设工程已通过国家批准立项。在抓好铁路干线建设的同时,认真做好铁路支线、联络线和地方铁路建设。青海省第一条地方铁路一柴达尔至木里铁路将在2009年建成,使青藏铁路公司管内的路网发展与区域性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相适应、相配套。

  针对青藏两省(区)经济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园区经济的实际,青藏铁路公司按照铁道部的部署和要求,大力加强物流中心建设。那曲是藏北重要的交通枢纽,是青藏铁路与青藏、黑昌、安狮公路的交汇处,是辐射形成欧亚陆路通道、南亚陆路大通道的桥头堡。按照“前瞻性、系统性、先进性”的建设原则,建成了“适度超前,功能齐全,能力强大,装备先进,辐射广泛”的那曲物流中心,其规模之大、功能之全在西藏历史上前所未有,对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在那曲物流中心建设的同时,青藏铁路公司加快推进西宁甘河工业园区、西宁市朝阳物流园区、格尔木市综合物流园区铁路专运线和园区内千万吨铁路货运站场建设和改造工程,力争尽快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网络。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藏两省(区)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青海省资源开发步伐不断加快,全省工业产量快速增长,对铁路货物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强。为适应这种形势,青藏铁路公司在扩大外延再生产的同时,大力挖潜提效,着力推进内涵扩大再生产,积极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实施“三年三大步”运输发展战略,自2007年至2009年货物发送量年均递增500万吨,三年实现货物发送量翻一番,最大限度地满足青藏两省(区)的运输需求。公司建立健全与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为促进青藏铁路沿线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公司积极调配运力,优化运输组织,对西藏5100冰川矿泉水、拉萨啤酒、耗牛奶产品等西藏特色产品在运力上给予充分保证,有力地促进了青藏高原特色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的增加。5100冰川矿泉水公司总裁多次感慨地说,没有青藏铁路就没有5100冰川矿泉水公司,“5100”伴随青藏铁路成长而成长,三年实现了三大跨越,2005年建厂,2006年产量4000吨,2009年可达12万吨,产品供不应求。当雄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没有任何工业。

  2008年5100冰川矿泉水公司产值近3亿元,占当雄县生产总值的98%, 2009年产值可达5亿元,促进了当雄县的经济发展。同时,矿泉水公司给当地藏族农牧民的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通了路、通了电,提高了收入。全厂230名职工中95%是附近的藏族农牧民。

  青藏铁路不仅有力地促进了高原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更促进了沿线农牧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带动了农牧区家庭旅游业的发展,家庭旅馆、特色帐篷、藏式餐馆、茶园、民俗村、民族歌舞表演等形式的农家乐、牧家乐不断涌现,推动了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农牧民群众带来了丰厚的收入。2006年,西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9.7亿元,青藏铁路开通后,2007年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12亿元,增幅创十年来新高。2008年青海、西藏两省(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比上年增长12.5%和10.1%,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得益于青藏铁路的拉动作用。高原各族人民亲切地把青藏铁路称为致富路、团结路、幸福路。

  青藏铁路举世瞩目,青藏铁路公司广大干部职工满腔热情地为国内外旅客服务,为雪域高原打造了一张亮丽的名片。西藏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有着迷人的高原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青藏铁路开通后,每年有大量的游客乘坐火车到西藏旅游观光。为体现高原民族特色,充分展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青藏铁路公司对进藏列车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列车通道铺设了藏式地毯,走廊两侧挂有现代堆绣吉祥八宝、土族盘绣太阳花、特色绒毛画等极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装饰  画;餐车前厅、”巴台和软卧车厢悬挂了体现青藏高原特色的唐卡、堆绣,餐厅穹顶采用七彩拱形装饰,三条缎带象征三江源又如吉祥的哈达,极富喜庆色彩。列车乘务员制服整体色彩以“中国红”和“喇嘛红”为主调,将青海塔尔寺的堆绣“万寿福”图案和西藏布达拉宫“转经筒”上的吉祥图腾,巧妙地点缀在制服的领口、袖口和门襟边,有机地把青藏两地的佛教文化、民族风情体现在乘务员的制服上。列车餐车根据不同民族旅客的就餐需要,既有藏餐、清真餐、西餐等传统食品,又有酿皮、酸奶、抓面、手抓等青藏两省(区)民族特色小吃品种,并配有体现藏族饮食文化特色的藏式餐具。为提高进藏列车服务质量,进藏列车全体干部职工在上岗前接受为期4个月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民族宗教、民族语言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培训。所有进藏列车乘务员都掌握了藏语、英语的日常用语会话,能够和旅客进行无障碍语言交流。在高原奔驰的列车上,他们既是乘务员,又是旅客语言交流的“翻译”、民俗景点介绍的“导游”、高原病防治常识介绍的“医生”。列车广播将青藏铁路沿线的金银滩、青海湖、察尔汗盐湖、昆仑山、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三江源、纳木错湖、布达拉宫等世界级的自然景观介绍给旅客,使旅客更好地走进青藏高原、了解青藏高原。极富民族特色的进藏列车让藏族旅客有宾至如归的温馨感,让国内外又可感受  到青藏高原特有的民族风情。1980年至2004年的25年间,西藏接待游客733万人次,2003年至2005年接待游客385万人次,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以来,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940万人次,其中青藏铁路运送进藏旅客达410万人次。

  根据近年来青藏两省(区)出现的劳务经济这一新情况青藏铁路公司适时组织开行农民工、采棉工等专列,从购票、候车、进站、乘车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为少数民族农牧民群众外出劳务致富提供了有利条件。青海省每年有许多穆斯林同胞出国朝觐,为保证他们及时到京办理出国手续,青藏铁路公司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运输工作万无一失,杜绝了各种不良反映,受到了青海省政府和伊斯兰协会的肯定和赞誉。

  青藏铁路公司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培养选拔力度,促进了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青藏铁路公司始终坚持对少数民族干部职工职工“多关爱一些,多厚爱一层”,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做到政治和业务相结合,确保政治素质和专业技术双过硬。在严格遵守干部任用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坚持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少数民族干部。对近几年新分配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采取领导干部“一带一”、基层单位和党支部包保负责的方式进行培养,与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及时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具体困难,以诚挚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有针对性地讲形势、授知识、传经验、解疑惑,促进他们尽快成才。特别是对录用的藏族困难大学生,定期走访、定期谈心,多给机会,多加培养,保证藏族大学生在人生第一个工作岗位中走好、走稳,身心健康发展,为家乡铁路运输事业作贡献。对比较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安排到重要岗位上任职,选派到关键岗位挂职锻炼,选送到党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学习深造,让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在不同岗位和不同环境经受磨练,丰富工作经验,增长自身才干。近几年来,公司培养出了一批掌握铁路关键技术,业务精、懂管理的少数民族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如西宁客运段6名藏族大学生走上了列车长岗位;拉萨站藏族大学生人数较多,通过培训、考核,选拔出9名年轻藏族干部,其中站长助理2名,团委书记1名,专业技术人员6名。2007年,在公司选拔的27名站段长助理中,少数民族干部有5名。拉萨站站长助理索朗德吉当时年仅24岁,她以出色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信任,更赢得了广大团员青年的爱戴,2008年被推选为共青团十六大代表,当选为团中央十六届候补委员,在团中央十六届二次全委会上增补为团中央十六届委员。

  青藏铁路像一条吉祥的哈达,把青藏高原和祖国内地紧紧相连,把祖国的温暖带到边疆。青藏公司两万多名干部职工与沿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携手共建和谐社会。在各族人民的共同浇灌下,高原铁路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必将越开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