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达斯坦的生存危机看少数民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紧迫性

日期:2012/11/07  来源:中国民族报  字号:[ ]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为我国多元文化增添了光彩。藏族《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维吾尔族达斯坦等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达斯坦(Dastan)在现代维吾尔语意为“叙事诗”(包括“史诗”)。维吾尔文学中的达斯坦范围比较宽泛,它不仅包括民间叙事诗,也包括诗人创作的书面叙事诗。在本文中,口头达斯坦(以下简称达斯坦)是我们讨论的对象。

  达斯坦的传播过程

  达斯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具有口头文学的传播特征。传播过程由信息传播、信息代码和信息接受3个环节组成。著名语言学家雅各布逊曾经以图表形式列出了一个有着广泛影响的交流模式,在他的图表中包含6个要素:发送者(信息发送者或编码者)、接受者(信息的接受者或译码者)、信息自身、代码(信息所表现的意思)、情景(或信息所涉及的对象)、联系代码(发送者与接受者的联系)。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情景等要素在传播过程中发挥着作用。在表演性口头文学中,传播要素有特殊的含义。当根据上述图表来分析传播要素时,我们可以看到发送者与传播者、接受者与受传者、联系代码与传播媒介以及传播情景与情景信息的对应关系。下面从4个要素的角度对口头达斯坦加以论述。

  (一)歌手是达斯坦的传播者。口头作品的歌手自身拥有多种身份和角色。歌手是口头叙事诗的创作者、传承者和表演者。

  (二)达斯坦故事是传播信息或传播内容。传播信息由一组相关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意义的信息。达斯坦的故事情节是达斯坦表演活动的传播内容,通过传播信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才产生互动。对于听众来说,除了歌手的表演技巧外,最为吸引他们的是离奇曲折的故事。

  (三)口头语言是达斯坦的传播媒介。维吾尔族口头传播方式与维吾尔族所经历的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相关。从创作与传播的角度来看,口承性是民间文学的基本艺术形式之一。

  (四)表演场景是达斯坦的传播情境。从传播学视角看,传播环境要注意传播者的个人状况、受传者情况和场景地点等基本信息。传播者个体状况是由传播者的演讲或演唱的音调、语速,传播者的服装、表情、动作以及身体语言等信息构成的。这些信息在传递思想情感过程中起着补充作用。受传者的人数、男女比例、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爱好兴趣等基本信息也是传播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活动发生的地点与时间也是传播情境的主要内容。

  达斯坦的当代传播形式与生存危机

  现代电子传播媒体的发展繁荣,促进了达斯坦的各种电子版本的传播,加快了达斯坦的多元化流传方式的形成与发展。目前,维吾尔族口头达斯坦的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等4种传播方式同时并存。但是,文字、印刷、电子等传播媒体除了对达斯坦的传播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之外,还给达斯坦的口头传播带来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受传者——听众日益减少。大众媒体的普及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娱乐生活。电视、录音录像设备和收音机以及各类报刊图书,快速地扩大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空间。在民族地区,电视的普及率与影响力相当高。除此之外,网络传播也吸引了庞大的受传者,其中就包括民族地区的广大中青年群体。笔者在新疆和田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达斯坦的听众中,中老年人居多,而青年和孩子就比较少。这一情况有力地证明听众队伍的弱化。

  传播者——口头歌手日趋减少。传播者与受传者的关系十分密切。随着受传者数量的减少,传播者——歌手也逐步走向退化。目前,达斯坦歌手数量寥寥无几,而且都是年纪较大的,一些中青年歌手已经改行。政府部门虽然给一些著名歌手发放生活补贴,但众多的无名歌手由于没有经济收入,只能谋求其他生存之路。现代化、全球化的影响日益波及到新疆各地,在以前口头表演昌盛的地方有了录像厅、歌舞厅以及商店饭庄(内有电视、VCD设备),人们有了更多选择,达斯坦表演活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

  因此,笔者呼吁有更多的学者来搜集、整理与研究口头达斯坦,从传播学、口头传统和表演理论等多种学科探讨口头达斯坦的传播过程以及传播过程中的一些独特现象,为抢救维吾尔族口头文化遗产作出努力。笔者也希望政府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口头演唱环境的保护与管理。

  保护少数民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的紧迫性

  目前,维吾尔族达斯坦的演唱活动多在新疆和田农区、哈密山区和喀什偏僻乡村进行,但是口头表演变得越来越少。此外,我国还有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口头文化形式不谋而合地出现濒临失传的危境,如在西北汉族、回族、土族、东乡族和撒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花儿”、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壮族的《阿西玛》、哈萨克族的“阿肯对唱”、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和维吾尔族木卡姆等。

  在民族口头文化传承中,民间歌手作为口头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各族优秀的民间艺人在生活上已有保障,但是部分民间艺人的生活仍然十分困难。笔者分别于2002年、2003年和2008年3次前往新疆和田地区进行田野调查,前后采访了20多位民间歌手,他们生活情况都不是很好。

  达斯坦民间歌手又被称为达斯坦奇。2008年,笔者去了和田地区于田县喀拉克尔乡的一个达斯坦奇家,他名叫买提吐尔逊·喀日,是一个农民。他家里只有一间屋子可以坐人,屋里有一件稍微像样的羊毛毯,其余家当都十分破旧。笔者曾经调查过的和田策勒县和墨玉县的几名达斯坦奇都是农民,家境也都十分清贫。据热依汗在《墨玉县维吾尔族达斯坦奇调查日志》中记载,一位名叫图尔地买提喀热的达斯坦奇, “由于儿子都在外,家里的活计完全由图尔地买提喀热的妻子承担。家里种了2亩棉花,我去拜访老人时,她正好在地里干活,回来时背了一大捆玉米秆。我看见她家里的羊圈里只有三四只羊和一头奶牛。房屋破旧,家具简陋。”

  在新疆乌恰县对柯尔克孜民间艺人进行田野调查后,民间文学家郎樱先生这样描述他所见到的艺人的生存困境:塔巴勒德与萨尔特阿洪是乌恰县有名的两位歌手,但是他们家里至今没有电灯。萨尔特阿洪说,电线离他们村只有100多米,村民们说,如果连电灯都没有享受过就死去的话,实在不甘心。萨尔特阿洪有4个孩子,1985年,林场将他辞退,此后他就靠着7亩缺水的旱地为生,衣食无着,生活特别贫困,4个孩子中没有一个上过学。现在他几乎没有收入,靠女儿和儿子接济。年迈的歌手塔巴勒德只有一个儿子,70岁高龄的他还要牧放牛羊。古里逊是唯一带徒弟的歌手,但是,她有9个孩子,生活拮据,孩子们没有钱上学,男孩子只能外出打零工。

  造成这些民间艺人家境贫穷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民间艺人的职业是农民或牧民,没有直接经济收入,再加上孩子多,开支大。第二,将民间文学艺术作为副业或爱好的民间艺人,本身因忙碌出外演唱,没有及时干农活儿,影响收成,最后影响家庭经济。达斯坦奇有一种艺人般的自由散漫,他们中一些人富于幻想,本身有一种“多享受、少付出”的懒汉心理,这最终影响了家庭经济收入。

  我国在民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保护民间传承人的方案和机制尚待完善和改进。民间歌手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保存者、维护者、传播者和传承者。但是由于他们的经济情况不好,再加上很多优秀歌手年纪很大,一旦他们逝世,一些民族口承文化将随着失传。为此,文化管理部门应制定有力措施,组织各地政府和文化部门,把代表性传承人作为特殊的先进群体,切实加强对他们的关心和服务,为传承人提供帮助,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使传承人得以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骨干作用。

(作者 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教授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