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文化引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转型

日期:2012/11/07  来源:中国民族报  字号:[ ]

  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是文化变迁的主题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本质与功能的科学定位,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

  新疆地处我国西部,历史上曾是世界四大文明的交汇地。但在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曾经的文化“中心”沦落为“边缘”,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如何与时俱进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关键。

  在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变迁不可阻挡,传统文化转型也成为必然。因而,少数民族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冲突、调适的重大问题。在这种历史性的文化变迁大潮中,如何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已迫在眉睫。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通过文化转型,使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更多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相适应,从而建立起真正现代化的生产生活体系。只有用现代文化把人“化”为现代人,才能干好现代化的事。由于这种现代化是学习型、推广型、后发型而非内生型的,所以必须“引领”。

  “文化转型”就是创新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文化转型”是特定文化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基础性因素发生巨变后的一种变化和发展,是对传统的一种历史性的全面的超越,是对旧文化的一种辩证的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实质上是历史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冲击,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给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契机的同时,也给其传统文化发展带来更大的挑战。现代化是无可抗拒的,因为它最大限度地解放了人类自身;但现代化同时又是一柄双刃剑,它在带来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在同化着人类,使人们在巨大的经济诱惑面前,不知不觉地丧失自我、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有其客观的必然,但这种转型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阻碍。在新疆,很多少数民族分散居住在戈壁沙漠的一块块绿洲中。受环境的制约,一些少数民族发展起步较晚,思想观念较为滞后。在很多地区,有人片面地强调民族习惯和民族特点,凡是历史上形成的、属于本民族的东西,不加分别地都要保护下来,而对新生事物则加以排斥。尽管如此,现代化也在逐渐影响着这些地区。如在服饰上,一般而言,只有老人或者在特殊的日子才穿民族传统服饰。饮食结构上也在发生变化,肉食逐渐减少,蔬菜类和副食品逐渐增多。其他的如彩电、冰箱、洗衣机、煤气灶等现代家用电器和用品都开始进入游牧民家中,小四轮拖拉机、摩托车也逐渐取代了往日的驴车和马车。这些变化使新疆各民族的显性文化日趋同质化,同时也折射出少数民族在观念上的嬗变。

  以现代文化引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型

  以现代文化引领,就是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基本内涵,努力形成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精神,使人们能够超越民族、血缘、语言、地域、风俗等差异,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价值认同,不断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共同推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疆是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多宗教地区,有着特色鲜明的文化生态环境和丰富、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丰厚、多姿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是现代新疆文化发展的根基和不竭动力。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当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各民族也都面临着如何以开明开放的心态学习先进文明成果、实现合理扬弃、实现自身现代化的问题。只有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才能推进各民族传统文化转型,使每个民族在继承保持文化传统精华的同时,在提升现代文化观念上达到共识,通过文化反思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进行自觉引导,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认识、继承、创新民族文化,以世界眼光和开阔胸怀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

(作者 新疆文化厅艺术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黄适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