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三柄:党员带头促发展 布朗山寨换新颜

日期:2012/11/07  来源:《民族画报》  字号:[ ]

岩三柄在指导村民割胶

  曼山村地处打洛镇中缅边境沿线,辖11个村民小组,其中9个是布朗族聚居的村民小组,全村共591户,2723人,村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有82名党员。20世纪80年代初,曼山村村民住的是茅草房、杈杈房,日子过得紧巴巴。如今,家家盖新房、户户有存款,小轿车也开进了村。

  说起曼山村的巨大变化,就不能不提深受曼山村老百姓拥护、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布朗胶王”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曼山村党总支书记岩三柄。1982年初,岩三炳退伍回到布朗山寨,1984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看到老百姓生活非常困难,他既心痛又着急。曼山村具有良好的发展经济作物的条件,发展橡胶就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但当时村民们却不愿种植橡胶,并反问他:“橡胶又不能吃,我们肚子都吃不饱,种橡胶干什么?”

  说破嘴皮不如干出样子,岩三炳决定自己和部分党员带头种植橡胶带动群众致富,他说:“发展产业要冒风险,那就让我们共产党员来承担这个风险吧!”他贷款10余万元承包集体荒山,带头种植橡胶1000亩。第二年,他把长势良好的近300亩胶园无偿分给本寨的54户村民,并请来农场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培训。经过精心管理,这几年橡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仅此一项,村民年人均增收2000元,有的村民年收入达到了百万元。在岩三炳和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民种植橡胶的积极性高起来。目前,和帮助。并通过培养党员技术能手,为群众种植西瓜、香菇提供义务技术指导,促进了产业的不断发展。

岩三柄的工作离不开老伴的理解和支持

  针对村寨的脏、乱、差问题,岩三炳带领党员群众开展了“爱我村寨、美化家园”活动,积极组织和动员群众投工投劳、筹措资金,曼山村橡胶种植发展到28811亩。

  市场是有波动的,胶价不好,岩三炳着急,胶价好时岩三炳也急,他说:“光靠橡胶产业结构单一,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长久办法。”为调整产业结构,岩三炳又带着党员干部种植西瓜、甘蔗等经济作物,面积达千余亩。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岩三炳自1984年当选党支部书记以来,始终重视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引导致富能手入党。在岩三炳的影响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致富能手越来越多。2006年以来,共有21名优秀的致富能手成为了中共党员。在2007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有6名党员致富能手走上村组干部岗位。二是提升党员干部素质。为提高党员的致富能力,曼山村每年都要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0多期,使每位党员都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村党总支还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组织党员干部到省外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阔党员干部的视野。三是增强党员干部服务于群众的意识,岩三炳常说:“我们能够致富,是因为党的政策好,不能自己富了就忘了党组织,忘了群众。”

在岩三柄的提议下,曼山村建起了农家书屋

西双版纳州总工会领导到曼山村看望岩三柄

  针对多数群众缺资金、少技术的实际情况,岩三炳采取总支委员挂钩村民小组,党员干部每年帮助两名以上贫困户发展一个项目,实施“一帮一”活动,在资金、技术、销售等各个环节为贫困户提供支持加大以文明卫生路,人畜饮水工程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岩三炳的带领下,如今的曼山村村容整洁、村寨和谐、边境安宁,村民安居乐业,村民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慈仁群佩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