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重要活动 > 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专题 > 中央关怀
西藏能源迎来跨越式发展 2015年电力人口覆盖率将达95%
日期:2015/09/01 来源:《中国能源报》 字号:[ 大 中 小 ]
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地热井喷。
新华社/图
“5月23日,我们将迎来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的历史变迁,60年的辉煌发展。今天的西藏,正处于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十二五’期间集中精力进行‘八到农家’工程——水、电、路、讯、气、广播影视、邮政和优美环境。”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白玛赤林在5月19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在中央政府的特殊关心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4个历史阶段,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创造了短短六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实现了两大跨越:一个是社会制度的跨越,由封建农奴制一跃到社会主义制度;一个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跨越,由封闭贫穷落后走向开放富裕文明。
1951年,西藏地方生产总值仅1.29亿元,2010年达到507.46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近111.8倍,年均增长8.3%。尤其是60年来西藏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很好地诠释了西藏经济的飞跃。《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旧西藏能源严重匮乏,仅有一座125千瓦、只供少数上层贵族享受、断续发电的小电站。和平解放60年来,西藏电力发展迅速,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全面建成。
多能互补新型能源体系全面建成
对口支援改善西藏能源设施
《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西藏电力工业是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从中央援建的第一座纳金水电站开始,西藏电力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国家加大了支持力度,西藏电力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西藏以水电为主的综合能源体系正在加快建立,狮泉河、直孔、巴河雪卡等电站竣工投产,藏木、果多等电站建设顺利。2010年,全区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97.4万千瓦,全区用电人口近238万人,占总人口的82%。
“十一五”期间,西藏新增74万农牧民用上了电,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0.3%。
“十一五”期间,为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解决农牧区生活用能不足问题,国家累计投入5亿多元,现已在西藏53个县实施了农村沼气建设项目,使12.2万户、61万人用上清洁能源。
“十一五”期间,西藏大力实施“金太阳科技工程”。 目前,西藏累计推广太阳灶39.5万台,推广太阳灶年均增幅超过10%,太阳能集中供暖面积达1万平方米,风光互补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20千瓦,全区共有20万左右农牧民家庭依靠光伏发电圆了电灯梦,近70万名农牧民因使用各种太阳能产品而受益。
西藏能源基础建设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重视。60年来,中央财政不仅没有从西藏拿走一分钱,反而对西藏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中央直接投资超过1600多亿元,1952年至2010年中央对西藏的财力补助达3000亿元,年增长22.4%。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提供给《中国能源报》记者的资料显示,自1980年至今,中央先后五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制订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先后动员18个省市、中央和国家机关60多个部位、17家中央企业对口支援。1994年至2010年,对口支援西藏经济社会建设项目4393个,总投资133亿元。
本报记者了解到,能源中央企业十分重视援藏工作。
——2002年开始对口支援西藏双湖特别区至今,中石油无私援助资金共1.86亿元,实施援藏项目66个。仅2010年,中石油援藏项目就达7个,投资1990万元,80%以上的项目集中在乡镇、村,涉及村委会建设、草场网围栏建设、风能太阳能采暖、农牧民安居等领域,进一步改善了基层基础设施。
——自2002年中石化开展援助班戈县工作8年来,已累计投入扶贫及救灾资金8792万元,下派挂职干部共8批32人。
——国家电网公司自2002年开始援助阿里地区措勤县,迄今已历时7年,援藏干部已换3届7人,投入资金1.21亿元,实施项目69个。援助项目实施,解决了西藏电力系统部分厂站设备落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供电能力“卡脖子”、可靠性低等问题。
……
每一组数字后面,都包含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能源央企无私的奉献。
落实好“十一五”能源规划项目
“十二五”水电装机达260万千瓦
白玛赤林对记者表示,以往搞大型活动,中央每次都安排一些大型项目作为献礼。这次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西藏没有向中央单独申请大型项目,但中央将提前批准西藏“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这是对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庆活动的最大支持。
“十一五”的时候中央已经给西藏增加了很多项目,例如,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青藏直流联网工程、藏木水电站等,这些项目还在实施阶段,西藏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把这些项目完成好。
据本报记者了解,“十二五”时期,西藏以水电为主,油气和新能源互补,形成稳定、清洁、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源体系。“十二五”时期,计划满足区内需求的水电电力装机和建设规模达到260万千瓦,到2015年电力人口覆盖率达到95%。“十二五”时期,积极开发太阳能,建立国家级太阳能利用研究与示范基地,探索小型太阳能发电和大型太阳能电站建设模式,力争太阳能光伏和光热发电装机达到16万千瓦。
西藏自治区水利厅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区地广人稀,水能资源丰富,发展农村水电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政策和地理位置优势。目前,我们已经组织编制完成了《西藏自治区2011-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规划》共涉及4个地区的5个县,总投资372343万元,项目实施后将解决无电人口69396人,解决缺电人口25792人,增加生产生活用电量2630万千瓦时。目前,已向水利部和国家发改委申请农村电气化建设项目3项,计划投资0.116亿元。”
上述人士还向《中国能源报》记者透露:“我们正在积极开展全区光伏电站运行管理情况摸底调研工作。”因为按照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策部署,计划将全区330座光伏电站纳入农村水电,由西藏自治区农村水电管理局负责对全区光伏电站和农村水电站进行统一垂直管理。
毋庸置疑,未来能源基础设施的大提速,将筑实西藏的跨越之路。
链接
“十二五”西藏综合能源重点工程
能源供应保障工程
电源 建成藏木、老虎嘴、果多、多布水电站,藏中和阿里地区应急电源和调峰电源。开展加查、街需、大古、忠玉、阿青等骨干电源点以及羊易地热电站的前期工作并适时开工建设。在拉萨、山南、日喀则和阿里地区选址建设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和储能装置。
电网 建成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改扩建藏中、昌都、阿里电网骨干网架和城市配电网,推进农村电气化。论证建设玉树至昌都输变电工程。
无电地区电力建设 建设小型水电站、风光互补电站以及变电站,延长输电线路,加快边防站点电力设施建设。
能源结构优化工程
石油、天然气 适时开工建设青海涩北气田至拉萨输气管道和拉萨至日喀则、山南输气管道,建设拉萨铁路接卸油气库,开展那曲至昌都成品油管道建设前期论证。
传统能源替代 继续实施农牧区户用沼气、生态校园沼气、小水电代燃料等工程,推广使用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节柴灶等新产品。
《中国能源报》 (2011-05-23 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