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 共同奋斗 争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
——专访中共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

日期:2014/10/10  来源:《中国民族》  字号:[ ]

  记者:您好!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考察调研时,对各族干部群众提出了“守望相助”的殷切希望。我们知道,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着守望相助的历史传统,特别是去年,省委部署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您能谈谈这方面的考虑吗?

  骆惠宁:“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新形势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遵循。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民族自治区域占总面积的98%。长期以来,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众多民族一起生活在这里。解放以后,我省的民族关系一直比较好,相互交流与交融。同时,青海是除西藏以外的最大藏区,是稳藏固疆的战略要地。改革开放以来,也一直是境内外分裂势力渗透的重点地区,处在反分裂斗争一线。来青海工作十多年,我深感青海的许多事情都与民族工作密切相关,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始终关乎大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

  大家知道,当今世界民族和宗教问题在政治中的影响明显上升。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正在通过多种手段对我进行渗透破坏。多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平安青海建设,全省社会大局是比较稳定的。但从2008年藏区发生系列事件到近年发生的自焚事件看,我们同境内外分裂势力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是尖锐的。特别是十四世达赖集团高调宣扬“中间道路”图谋,千方百计干扰藏区僧人和群众的思想。加之青海地处西部内陆,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还比较低,影响长治久安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显现。

  上述形势,对我们执政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守望相助”和“两个共同”目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委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审时度势,作出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决策部署,就是要进一步夯实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工作和群众基础,凝聚正能量,依靠各族干部群众,打好主动仗,进一步解决突出问题,推动维稳由较多依靠应急处置向更好依靠长效机制转变,从而实现在社会环境比较和谐的条件下,保持青海特别是藏区持续稳定。

  记者: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需要解决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为此,你们着重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骆惠宁: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多次讨论修改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提出了三年强基础、八年创先进的“两步走”奋斗目标,明确了推进创建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特别是前三年,集中解决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为先进区创建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重点抓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依法治理。大力加强普法教育,高举法律旗帜,严厉打击各种分裂破坏活动,推动依法行政,促进司法公正,及时处置涉案人员。依法调处矛盾纠纷,自下而上开展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努力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一年来,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8183件,化解成功率94%,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社会不和谐因素,营造了广大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是强化思想引导。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的理念。针对不同群体,各有侧重地编写宣讲材料,抽调4800名藏汉双语干部,成立100多个宣讲团进村入寺开展工作,运用法律的语言、群众的语言、民族的语言,深入宣传中央对藏区的关怀、中央对十四世达赖集团的定性,回应社会关切,交政策底线,引导僧俗群众明辨是非,从政治上与达赖集团划清界线,反对一切分裂国家和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筑牢反分裂斗争的思想防线。

  三是夯实基层基础。积极探索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工作机制,充实一线力量,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全省新增的6919个编制全部落实到藏区基层。从省、州市、县三级抽调5189名干部,支援217个藏区乡镇;3804名干部带项目、带资金进驻634个村扶贫帮困。选派232名优秀干部到后进村担任“第一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党组织432个。建立乡镇工作岗位补助制度,实现了同一地区同级干部在乡镇工作比在县州机关工作月收入平均高500元左右,有效稳定了基层队伍。

  四是改进寺院管理。深入开展找差距、抓整改活动,出台寺院管理意见,建立共同管理、协助管理、自主管理三种方式,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作用,形成了依法、管用、和谐的寺院管理长效机制。强调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加大寺院基础设施建设,为僧侣提供均等公共服务,赢得广大僧人的信任与支持。目前,全省74.2%的宗教教职人员参加了养老保险,93.4%参加了医疗保险,1042人纳入农村五保户,4257人纳入城乡低保。

  五是狠抓窗口单位。积极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引导窗口单位从业人员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包容性,增强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意识。加强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窗口单位服务水平,防止伤害民族感情的现象发生,更好地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以上这些措施,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实事,把握了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保证了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

  记者:据我们所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是一项系统工程。请问青海在统筹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等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骆惠宁:我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内涵丰富,涉及到科学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方方面面。在发展上,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藏区跨越发展的政策机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建成了一批事关藏区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培育了一批重点产业和特色经济,实施了三江源保护和建设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去年,全省藏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了11%、11.5%和17.1%。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乡镇道路、人畜饮水、农网改造、乡容村貌、扶贫济困、文化体育设施等投入,占总投资的35%。同时,大力支持少小民族发展,采取倾斜政策,鼓励自我发展,不断增强活力和发掘潜力。在民生上,我们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调整支出结构,创新投入方式,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到千家万户。去年,全省用于民生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75%。我们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扶持力度,统筹推进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就业形势持续稳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失业保险、最低工资、高龄补贴、医保人均筹资标准等稳步提升。全面推行“1+9+3”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双语教育,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应急救助制度、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城乡居民医保服务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大力实施安居工程,积极推进各类住房建设和草原新帐篷行动,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根本好转。坚持精准扶贫,一年内20多万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目标。去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和15.5%,高于GDP增速。

  同时,青海在生态上战略地位重要。尤其在藏区,生态问题敏感,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易被境外敌对势力炒作和利用。为此,我们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对国家承担的重大历史责任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全省大部分地区列为禁止或限制开发区域,取消了对三江源地区GDP考核,在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连续多年实施了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加大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力度,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经过不懈努力,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高覆盖度草地正以每年23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三江源头重现千湖美景,对下游供水能力明显增强。

  这里,我想特别说一说玉树灾后重建,它是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生动实践。在重建过程中,我们坚持领导在一线指挥、决策在一线落实、矛盾在一线化解、工作在一线对接、干部在一线锻炼、能力在一线提高、成绩在一线检验的“一线工作法”。通过各重建力量的顽强拼搏,在实际不到两年的有效施工期内,完成了总体规划的1248个重建项目,全社会投资420亿元以上,灾区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玉树已傲然屹立在雪域高原。玉树重建创造的人间奇迹,再次见证了守望相助、血脉相通、同气连枝的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

  记者:听了您的介绍,我们感到青海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扎实、措施得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那么,如何持续地抓下去,确保实现建成先进区的目标?

  骆惠宁:早在创建活动伊始,我们就考虑到了这项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做了充分准备和谋划。

  首先,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我们要求各级党委切实负起责任,实施“一把手”工程,全力抓好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为此,省委成立了创建先进区领导小组,我担任组长。各地党委一把手也都是亲自挂帅,亲自研究部署,亲自协调解决问题。各地各部门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构筑了多方联动、共创共建的工作格局。我们将经常性地研究创建工作,深入一线掌握情况、查找差距,并有针对性地作出新部署,持续解决问题,提升创建水平。

  其次,不断加强薄弱环节。青甘川三省交界地区,偏远闭塞,稳定隐患较多。为解决这个重点薄弱地区问题,我们首先在该地区的班玛县集中开展了为期半年的综合整治。抽调500多名干部与当地干部一起,在冰天雪地深入到牧民家里,宣传政策、了解困难、排查纠纷、解决问题,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寺不漏僧”,通过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彻底扭转了班玛的一些社会乱象。31起积案全部告破,依法取缔了一个近300人的非法组织,清退违法违规僧尼11人,取消寺院非法教学点14个,处理不合格党员43名。集中整治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寺院僧尼的一致拥护与支持。目前,青甘川交界地区各县正在推广班玛经验,对一些薄弱乡镇进行综合整治。为从整体上改变我省与川甘交界地区的薄弱状况,省委、省政府已决定用数年时间在该区实施平安与振兴工程。我们就是要通过“重点”的突破,推动创建工作的整体提升。

  再则,不断改进干部作风。我们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重大机遇,以转变作风为突破口,更好地推动先进区创建工作。省、市州、县三级党委常委大规模下基层蹲点调研,深入一线指导工作。各级机关干部全面开展多种形式的联系群众、服务基层活动。我们对文山会海、群众办事难、干部走读、公款吃喝和送礼、奢侈浪费、超标配备公车、侵害群众利益等“四风”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现在广大干部的作风变了,执行力提高了。考虑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为了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有效防止“四风”反弹,最近,我们做出了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的部署,决心再用几年时间,持续用力,进一步夯实治青理政的根基。我们将把“三基”建设贯穿创建工作始终,为打造先进区提供强有力保障。

  回溯过去,展望未来,对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来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胜利。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勇敢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崇高使命,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开拓奋进,努力到2020年,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衷心祝愿青海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骆惠宁:也感谢你们对青海民族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来自《中国民族》特刊 守望相助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