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民族工作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
——专访陕西省副省长白阿莹

日期:2014/10/10  来源:《中国民族》  字号:[ ]

  记者:您好!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新亚欧大陆桥亚洲段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之便。自古以来,这里作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区域,很好地传承了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请您结合陕西省情,谈谈对于守望相助的理解与感受。

  白阿莹:守望相助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我国民族关系高度的概括。 守望相助是各族人民在平等的基础上,守望自己的家园——这个家园既是现实的家园,也指精神的家园。守望相助体现了各民族的平等,大家互相守望,没有高低之分、大小之分;充满了民族间的深厚情感,彼此关爱,团结互助、共同发展;折射出向前看、正能量的精气神。各民族守望相助的目的,是最终共同实现中国梦。

  陕西从历史上就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地理位置特殊,东部面临开放发达省份,西边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承东启西,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省份。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认真践行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把握好“守望相助”的工作要求,落实好“守望相助”的工作任务,凝聚3700多万陕西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圆陕西梦,共铸中国梦。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促进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千方百计实现和维护好各族群众的利益。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扶贫开发和资金、项目扶持力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全省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做好来陕少数民族人员经商务工服务管理工作,积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让每一个民族都参与其中,让不同的民族特色都迸发出勃勃生机,共同铸就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繁荣。

  记者: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散杂居的省份,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陕西民族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白阿莹:民族工作意义重大,陕西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政策方针,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了全国前列。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根据陕西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在全省广泛开展、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加强社区民族工作力度,在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过多年努力,民族工作呈现良好态势,民族团结气氛浓郁。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加强社区民族工作。陕西有常住少数民族人口19万,其中80%以上居住在城镇。外来流动少数民族人口25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增加,社区民族工作任务也日益繁重。省民委和省民政厅通过实地调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社区民族工作方案;全省各地进一步完善社区民族工作机制,把少数民族各项事业纳入当地发展总体规划,把民族团结进步进社区等列为重大工作目标,督促落实,实施考核;把每年9月定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宣传民族政策和先进典型;加大创新力度,采取多种形式,使民族团结创建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践行群众路线,民族工作部门深入社区院落了解情况、落实项目,为少数民族群众排忧解难;不断丰富社区服务内容,建立健全社区信息平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满足各族群众需求;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社区民族工作的第一要务,及时处置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

  二是积极开展高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陕西省高校比较多,目前,我省高校有来自全国各地少数民族学生近5万人。高校已成为我省少数民族青年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我们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取得显著的成效。结合各高校实际,对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调研和指导,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民族团结教育只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各高校还开展了多种民族文化体育宣传活动,不断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形式;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服务学生融入真情和亲情,特别对偏远地区和贫困少数民族学生及时给予心理安抚和经济援助,不断推进民族团结和谐校园建设。

  三是加大回族镇扶贫开发力度。我省共有3个回族镇,即镇安县西口回族镇、茅坪回族镇和宁陕县江口回族镇,均位于秦岭腹地,自然条件差,发展滞后。200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对三个回族镇提出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基本富裕”的扶贫开发目标。省领导每年都深入回族镇,现场办公、检查指导;省级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结予倾斜,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改善了学校、医院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我省还颁布实施了《陕西省民族工作条例》、《陕西省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民族法规,有力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进一步维护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持了全省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记者: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一直有着开放包容的优良传统。如今,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来陕创业兴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陕西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更好地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做出应有的贡献?

  白阿莹: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陕西自古以来就是民族融合的重要区域。唐代,长安是当时最大的国际大都会,世界各地的商贾名流汇聚在此,各民族文化互相交织、交融。不同民族、不同国别的人们在这里长期交往,让陕西充满了开放和包容的气度。

  随着陕西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来陕经商、求学,这是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我省对这一新情况高度重视。今年5月,省委书记赵正永与在陕工作和经商务工的维吾尔族群众代表亲切座谈,强调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习俗,做好外来少数民族群众的服务管理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一战略带来的发展契机,积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今年5月,新丝绸之路国际清真食品论坛在西安召开,中外有关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加快发展清真食品产业的新思路、新途径。

  目前,陕西正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刻,如何凝聚各民族群众的力量,共同铸就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繁荣,是民族工作部门、更是全省的重要任务。

  首先,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大力弘扬“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的思想,充分认识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是各民族的共同责任和目标;要大力宣扬各族群众为陕西发展所作的贡献,维护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其次,我们要把发展清真食品产业作为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完善政策和法规,制定清真食品管理规章制度,严格做好清真食品生产的管理监督工作;扶持清真食品企业,鼓励他们开拓创新,突出特色,做大做强陕西清真食品产业。

  第三,我们要打造民族特色旅游新亮点。计划开发民族文化村、民族文化街、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主题公园等,以民族歌舞剧、民族节庆、会展等形式展示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及风情。例如西安的回坊,就集回族饮食、文化、习俗于一体,其浓郁的穆斯林风情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我们也将开展丝路文化交流活动,让国内的民族风情与国外的异域风情相互交流,使我省民族旅游业有长足的发展。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衷心祝愿陕西各族同胞继续守望相助,共铸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繁荣!

  白阿莹:也感谢《中国民族》杂志长期以来对陕西民族工作的大力支持!

本文来自《中国民族》特刊 守望相助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