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建设 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
——专访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刘晓凯
 

日期:2014-10-10  来源:青岛市民宗局   字号:[ ]

记者:您好!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内陆不发达省份,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贵州全省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请您结合贵州的省情,谈谈对于“守望相助”的理解与感受。

刘晓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阐述的“守望相助”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对我国的民族理论政策赋予了更加深刻而广泛的涵义,是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和本质特征的新概括,是对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主题的新诠释。它凝聚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处理民族问题的智慧和心血,是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创新成果,包含了党在民族工作方面的丰富思想,对指导全国民族工作具有普遍意义。可以说,“守望相助”是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新成果,是党中央对各族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培养和塑造中华民族意识的新途径。

贵州全省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常住人口1255万,占全省人口的36.11%,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11.03%,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和人口占全省人口比重在全国分列第四位和第五位。全省建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215个民族乡。我个人作为在民族地区生长、并在民族自治州工作过多年的苗族干部,通过学习和工作,对“守望相助”有着切身的感受和认识。从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情出发,我想守是底线,就是守好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巩固好各民族大团结的成果和局面;望,就是登高望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按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谋略,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贵州谋划民族地区的发展;相助,就是各族人民要拧成一股绳,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相助最少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从国家层面上要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二是在区域层面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通过对口帮扶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三是各民族之间也要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守望相助”蕴含着团结稳定、改革开放和繁荣发展的深刻内涵,反映了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最终目的与团结互助、顾全大局谋求发展途径手段之间的辩证统一。作为多民族聚居的贵州,一定要把“守望相助”贯彻落实好。

记者:长期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体会。

刘晓凯:贵州多民族的省情,决定了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全省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把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动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中央领导誉为“民族团结最好的省份”之一,是民族团结的典范。

贵州民族工作的基本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贵州省委、省政府将全面正确贯彻执行好党的民族政策,并将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做好民族工作的生命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部署,通过制定出台文件、召开全省民族工作会议,建立和完善民族工作机制,全面安排和部署了加快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和任务目标。近十年来,我省制定和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和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等十多份文件,编制实施了《贵州省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贵州省“十二五”民族事业发展十大推进计划》和《贵州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专项规划》。在实行省民委委员制的基础上,省政府建立了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先后召开七次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安排部署民族工作。

二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我省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配套法规规章不断完善,从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施行,2005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施行《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至今,全省出台民族区域自治配套法规规章71件,其中地方性法规1件,自治条例14件,单行条例51件,变通规定3件,地方政府规章2件。全国首个《贵州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可望年内出台。按照“一法两规定”的要求,省直28个部门和7个州(市、地)制定下发了贯彻实施“一法两规定”的长效机制。

三是大力培养使用少数民族人才,不断夯实了民族工作的基础。我省把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作为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来抓,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目前,在全省公务员队伍中,少数民族占到39%;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中,少数民族占到36.8%;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少数民族占到14.4%;在县处级干部中,少数民族占到33%,厅局级干部占到21%,省级干部占到33.3%。少数民族干部的大规模培养使用,为我省的民族团结发挥了重大作用,不断夯实了民族工作的基础。

四是千方百计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规划,专门制定实施了帮助3个自治州跨越发展、少数民族事业发展、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专项规划,在资金、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通过抓发展、促增长、惠民生,逐步缩小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其它地方的差距,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关系得到更好的体现,少数民族群众从发展变化中深切体会到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

五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不断巩固民族团结的成果。我省把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夯实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为在全省着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确定每5年召开一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每4年举办一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年10月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将民族团结和睦指数纳入全省全面实现小康统计监测的重要指标以县为单位进行考核。编印《党政干部民族理论读本》进入各级党校,开展了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的评选,组织开展了民族自治地方逢十周年庆典活动,在省内主要媒体开辟了民族团结进步专栏、专版,在全省3856所学校广泛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十二五”期间将在全省建设1000个省级示范单位。通过这些活动,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人心。

记者:近两年来,贵州后发赶超,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令全国瞩目,甚至被称之为“贵州现象”。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必须守好发展和环境“两条底线”,对贵州的后发赶超寄予厚望。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刘晓凯:西部大开发13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贵州全省上下高举“发展、团结、奋斗”旗帜,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和主基调主战略,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进一步改善保障民生,进一步建好生态文明,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省经济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列、多项指标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大幅提升。国家正式批准设立贵安新区和贵阳综合保税区,并将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上升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等重大引领性项目入驻我省,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开工建设。

贵州后发赶超,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贵州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确定的调控政策、努力工作的结果。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央给予贵州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是很多很大的。仅资金支持一项,这13年中央对贵州的财政转移支付是10052亿。特别是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后,中央对贵州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贵州山川秀丽,生态环境良好,但是,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生态十分脆弱,损害后难以修复和恢复。同时,贫困落后是贵州的主要压力,加快发展是贵州的根本任务。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必须守好发展和环境“两条底线”的重要指示,今年69,我省召开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大会,省委书记赵克志在会上告诫领导干部要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大意不得!要让守住发展和生态底线的思想落地生根,既要金山银山,也要守住绿水青山。会议明确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把生态环境转化为生产力,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今年65,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正式批复了《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为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建设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我省与时俱进地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妥善处理好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关系,因地制宜选择发展产业,坚持多彩贵州拒绝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经济发展速度名列全国前茅,生态文明各项指标也越来越好。

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我省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把贵州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建设美丽中国、维护生态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记者: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是贵州最为宝贵的巨大财富,也是贵州科学发展的优势资源。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近年来贵州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情况。

刘晓凯:贵州民族众多,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优秀民族文化,是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宝贵精神财富。近年来,贵州省有一大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精品在国内外舞台上熠熠生辉。表现贵州苗族人文风情的电影《云上太阳》获美国“塞多纳国际电影节”大奖,电视剧《奢香夫人》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成功播出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成功举办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文化已成为“多彩贵州”的亮丽名片。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将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作为“多彩贵州”文化最重要的内容,加大了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力度。

制定民族文化保护条例,出台了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实施意见,从法规和政策层面上予以支持。

组织实施“多彩贵州”民族文化系列活动,先后举办了多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舞蹈大赛、民族工艺品设计大赛,举办了五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11年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大力发展公益性民族文化事业,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在民族地区的落实,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文化资源共享、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工程,促进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组织实施“多彩贵州”民族文化系列工程,努力挖掘优秀民族文化。在全省规划建设了一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区,重点打造了500个特色民族文化村寨和20个贵州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节庆,组织实施了民族古籍抢救工程。

积极探索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三化”同步的新路子。按照基地化、品牌化、特色化的思路,在全省3856所学校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省内四所高校建立了少数民族古籍研究基地,两所高校建立了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研究基地,两所高校建立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命名了36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在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基础上,每年举办一期少数民族作家改稿班,举行了少数民族文学“金贵奖”颁奖活动,评选和表彰了一批优秀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帮助40个民族博物馆改善了馆藏条件和文物收集,组织拍摄和制作了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瑶族8个民族的史料风情片光盘。

深入开展民族文化保护挖掘的研究。依托省长课题基金这个平台,先后开展了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迁徙史、文化名片、代表性服饰、哲学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传统节庆文化、制度文化、传统体育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187项专题研究,逐步编辑出版了17个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宝库丛书。从2012年起,我们以向全国公开征集的方式,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一至两部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或电影脚本的创作,面向全国开展“黔岭歌飞”少数民族歌曲征集活动,每年争取产生一至两首能够唱得响、传得开的少数民族精品歌曲。

记者:“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长期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各级党政干部尤其是民族工作者用卓有成效的行动诠释了“两个重在”的理念,特别是在推进民族工作社会化方面有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请您把这方面的情况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刘晓凯:牢固树立“民族工作重在平时、抓好平常,民族团结重在交心、以心换心”的理念,是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民族工作中亲力亲为的成功方法。实践证明,民族工作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把各族群众当亲人,为各族群众做好事,一切为了各族群众,一切依靠各族群众,就能做好民族工作,维护好民族团结的大局。

贵州作为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长期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强调民族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工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全力抓好民族工作。特别是国发2号文件从战略定位明确将贵州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以后,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了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的总体要求,明确了示范范围和示范的内容,要求在推动民族地区后发赶超、改善民族地区民生、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推动民族地区协调发展、执行民族政策五个方面作出示范,并从简政放权、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服务、生态政策五个方面提出了支持的政策措施。将示范区建设纳入省委、省政府督查和省直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安排,将贯彻《意见》工作纳入了45个省直部门和有关单位的目标考核内容,切实推动了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全面启动。

为了将民族工作抓在平时、抓好交心,我们每五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每年召开一次省政府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对民族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民生问题放在民族工作的首位,通过采取一系列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帮助其加快发展,使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温暖,夯实了民族团结的基础。我们全面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对违反民族政策法规的言行严加禁止、严肃惩处,对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协调处理,切实维护了民族团结、社会维定。在全省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活动,既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群众,又教育汉族、教育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增强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社会自觉。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坚持大力培养、大胆选拔、充分信任、同等使用,使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成长起来,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各族群众、与少数民族交心的桥梁纽带。

民族工作社会化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必然选择,基于贵州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了民族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重要工作的理念,所以在我省民族工作已不是民族工作部门“自弹自唱”的事,而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共同的责任,可以说我省的民族工作进入了一个“大合唱”的时代。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建立了定期或不定期听取民族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民族工作的会议制度,省政府建立了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了省民委委员制,全省各地都建立了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全省建立了民族工作督查机制,将民族工作的重大任务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督查部门的督办任务进行责任分解,并纳入绩效目标考核内容,强化了督促检查。加强沟通协调,建立了由民族工作部门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的联动机制,共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全面发展。

记者:围绕“圆好团结梦,实现发展梦,共铸中国梦”这个民族工作主题,贵州有哪些新的思路,并将采取哪些新的举措?

刘晓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梦想,是团结凝聚各族人民的一面精神旗帜。“圆好团结梦,实现发展梦,共铸中国梦”,体现了“两个共同”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作的最大主题。

贵州作为多民族聚居、经济社会发展又相对滞后的省份,将紧紧围绕“圆好团结梦、追寻发展梦、共铸中国梦”这一民族工作的主题,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发2号文件从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对民族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研究新时期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困难、新问题,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利用民族政策红利切实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要充分尊重全省各族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汲取各族群众在发展和建设中的智慧和经验,进一步理清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搭建新平台,通过不断地开拓创新,把民族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认真总结我省民族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在巩固民族团结成果、做好既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民族工作实践的发展不断开拓新的工作领域,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

二是全力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已作出的安排部署,在国家民委强有力的帮助指导下,从每一个示范点、每一项示范内容抓起,落实好每一项政策措施,切实抓出成效。通过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委政府同全省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各族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把民族工作的目标追求和各族群众的智慧力量聚焦到团结梦和发展梦上来,共同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是确保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贵州到2020年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是短板,也是难点和重点。下一步,我省将把各种政策措施向民族地区倾斜,把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解决群众困难、加强民族工作的动力,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民族地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相信贵州一定会早日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

刘晓凯:也感谢《中国民族》杂志对贵州民族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来自《中国民族》特刊 守望相助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