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10-10  来源:null   字号:[ ]

记者:您好!国际旅游岛建设如火如荼,150万黎族、苗族、回族和汉族等各族同胞水乳交融、和谐发展,祖国宝岛气象更新。请您结合海南省情和您的工作经历,谈谈对于“守望相助”的理解与感受。

陈志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守望相助”,语重心长,言简意赅,寄托着党中央的殷切希望,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持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守望相助”的丰富内涵,努力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

我长期在海南民族地区工作,对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工作怀有深厚的感情。就海南而言,第一,我们要遵循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守”的文章做足。既要守好家园,深入推进平安海南建设,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更要守好国门,筑牢安全稳定屏障,维护团结稳定的祖国南疆;还要守住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将海南少数民族文化继承好、传承好、弘扬好。第二,我们要遵循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望”的文章做深。要登高望远,在工作谋划上坚持高起点,在工作推进中坚持高标准,在工作作风上坚持高要求,确保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海南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既要富于远见卓识,又要善于深谋远虑,将当前发展任务与长远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既要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历史机遇,鼓足干事创业的劲头,拿出敢为人先的勇气,更加积极主动地深化改革,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又要顾全大局,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广泛寻求发展机遇,把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不辜负党中央赋予海南的新使命。第三,我们要遵循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相助”的文章做透。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好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精心做好民族工作。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实现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上有新作为,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新作为,加快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普惠水平,打造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让全省各族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在“增绿”、“护蓝”上有新作为,自觉扛起生态担当,把海南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的示范区、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要在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上有新作为,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继续下大力抓好“庸懒散奢贪”专项整治,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团结带领各族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记者:海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约150万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生活在一起,水乳交融,和谐发展。多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成就巨大。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相关的经验和感受。

陈志荣:下面,我具体谈一谈近年来我省民族工作的亮点及其主要成果。

第一,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推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落地,我省8个民族市县由“比照”转为“全面”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民族地区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扶贫开发等方面得到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2011年,国务院同意将我省6个民族自治县纳入国家兴边富民行动政策扶持范围。我省是全国唯一以海域边境县享受此政策的省份。这是海南解放以来国家给予我省民族地区的又一项特殊民族政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关心和厚爱,以及对海南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两年,国家下达我省兴边富民行动资金1.26亿元(包括国家发改委下拨的7800万元),共组织实施涉及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特色产业等方面280个建设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全面完成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茅草房改造。我省少数民族茅草房改造自1992年开始,持续开展了19年,一直是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着力推进的重点民生工程。2010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做出决策,决定提前两年,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局之年全面完成茅草房改造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民族市县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攻坚力度,顺利完成了剩余的13209户茅草房改造。这一历时19年、造福百万少数民族同胞的“民心工程”划上了圆满的句号,80.79万黎族苗族同胞住进了明亮、坚固的砖瓦房或平顶房,彻底结束了我省少数民族千百年来居住低矮、阴暗、潮湿茅草房的历史。黎族苗族群众不但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更新了观念,对生活充满希望和追求,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发展成果。

第三,积极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弘扬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我省民族工作的主要亮点。通过举办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文艺会演、少数民族服饰比赛等一系列活动,以及举办一年一度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庆活动等举措,全力打造海南黎族苗族文化品牌,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还加大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将我省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黎族干栏建筑生态自然村、黎族“三月三”节等29个涉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项目列为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加以保护、管理和利用。200911月,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正式批准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9月海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海南省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条例》,并于2012121日正式实施,为我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提供了法律保障。20119月,我省组团参加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竞技项目中收获3个一等奖、14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表演节目获得3个一等奖,奖牌总数45枚,列全国各省市区代表团的第七位,创造了我省参加历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乃至参加全国各类体育运动会的最佳成绩。20126月,推出黎族文艺精品《黎族故事》进京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得最高奖项——剧目金奖及其它11项大奖,同样创下了我省参加历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最佳成绩。近年来,我省民族文化工作稳步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事业不断繁荣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第四,认真抓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建设。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民委、省政府的有关规定,科学组织实施项目,在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的同时,加大特色产业投入力度,切实帮助农民增收。近5年,利用国家民委下拨的“两项”资金,在民族地区安排道路桥梁、饮水、农田水利设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养殖业等554个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实施后,解决了12.3万人行路难、5.6万人饮水难问题,恢复和稳定农田灌溉面积1.35万亩。为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2009年以来,按照国家民委的要求,我们积极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政府、企业和村民共投入资金3.23亿元,重建或改造少数民族7个自然村433户特色民居,建成一批民族文化博览馆、黎族苗族风情展演场所,帮助解决5000多名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在保护、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第五,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将一年一度的 “三月三”活动月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政策宣讲、知识竞赛等形式,全方位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广泛宣传“两个共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在全省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动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大力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2009年,我省13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13名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的表彰。201011月,我省召开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大会,表彰了25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 45名模范个人。2011年,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三亚市凤凰镇槟榔村被国家民委确定为第三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12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什赤村被中央三部委评选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通过扎实开展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民族团结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关系和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第六,促进民族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我省认真做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实施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民族地区“两基”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和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2%;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近2万名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进入10所思源学校学习;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免费职业教育,并加快学校办学条件建设。继续实施高等教育向少数民族学生倾斜政策,各类高等院校按一定比例对少数民族考生实行定向招生,本省所属的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和海南医学院继续举办民族预科班,并开设少数民族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师资班。通过努力争取,2011年国家同意将我省列入西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招生生源范围。在社会保障和卫生医疗方面,我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60岁以上少数民族农民领到了养老金,发放率达99%以上。城乡低保制度不断完善,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提高,民族市县共有5.8万城市人口、6万多农村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加大民族市县疾病控制机构、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的改扩建步伐,各民族市县均已实现村村有卫生院的目标,民族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记者:这几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如火如荼。海南省委省政府抓住机遇,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开拓进取,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省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特别是民族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少数民族群众的民生得到极大改善。请问,海南将如何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使全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更好地共享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成果?保证民族地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陈志荣:尽管我省民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民族地区的发展仍然呈现着总体差距较大的格局,主要是普遍存在“三低一小”(即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低、经济总量小)的问题,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少,少数民族贫困面大;教育、文化、卫生等发展水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今年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视察海南时,在海南省民族工作座谈会上寄望我省在加快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走在全国前面。为加快推进我省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确保到2020年我省民族地区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有关部门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海南省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确提出了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到2020年,民族地区生产总值(GDP)要比2010年翻一番,民族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民族地区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甚至略高于其平均水平,农村贫困发生率与全省、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基本持平或略低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提出了“实行优惠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规划项目引领,增强民族地区经济实力”,“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民族地区发展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强社会建设,推动民族地区协调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推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等五项重点任务。

为实现上述任务,我们提出了如下保障措施,主要包括:搞好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解决尚未脱贫的少数民族人口解决温饱问题,逐步缩小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

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后发优势,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培育能够发挥本地优势的产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用工业化思维谋求农业的发展,重点搞好农业产业化。大力扶持一批对当地经济具有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快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保持和改善民族地区优良的生态环境,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

充分发挥民族地区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壮大特色经济,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把民族地区发展规划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制定民族地区发展规划和各专项规划,重点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人畜饮水、文教卫生事业、住房保障建设等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

记者:实践证明,要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的理念。长期以来,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各级党政干部尤其是民族工作者用卓有成效的行动诠释了“两个重在”的理念,有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陈志荣: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这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为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民族工作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工作的道理千条万条,归结到一条,就是把少数民族群众当作亲人,为少数民族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一切为了少数民族群众,一切依靠少数民族群众。离开少数民族群众去做民族工作,民族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海南建省以来,各级党政干部尤其是民族工作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维护少数民族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着眼于少数民族群众的切身利益,落实好党和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少数民族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共享发展成果。这些年,海南民族地区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海南集中财力解决民族地区教育、医疗、住房、城乡居民收入等民生急需,民族地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均比国家要求提前实现全覆盖,持续19年的民族地区茅草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极大地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所有这些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全省各级党政干部尤其是民族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和汗水,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两个重在”的理念

记者: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圆好团结梦,实现发展梦,共铸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请问,围绕这个民族工作的最大主题,海南有哪些新的思路,并将采取哪些新的举措?

陈志荣:“圆好团结梦,实现发展梦,共铸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民族工作的最大主题。海南140多万少数民族群众与全国各族人民一样,正在为此而不懈努力。今后一个时期,海南民族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民族工作“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以“民族文化的弘扬发展”为亮点,不断推进思路创新、机制创新,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一是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确保各项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在海南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从政策及法律法规方面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持。

二是用好用足中央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争取中央、省财政逐步增加对民族地区的资金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特别是要优先安排民族地区建设一批对经济发展起重大作用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项目,使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早日得到根本改善。同时大力扶持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特色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三是把民族文化教育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抓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开发等工作,集中力量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塑造民族文化品牌。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农村的教育投入,继续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使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

四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广泛宣传“两个共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在全省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动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大力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总而言之,海南要在“圆好团结梦,实现发展梦,共铸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锐意改革,敢于担当,为海南“在加快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走在全国前面,在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上走在全国前面,在做好民族地区民生工程方面走在全国前面,在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方面走在全国前面,在建设民族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走在全国前面”做好实践范例,创造丰富、生动的实践成果。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衷心祝愿海南精心做好民族工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增添别具魅力的光彩。

陈志荣:谢谢你们!也感谢《中国民族》杂志长期以来对海南民族工作的宣传和支持!

本文来自《中国民族》特刊 守望相助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