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连崛起中原 团结互助振兴河南
——专访河南省副省长张广智

日期:2014/10/10  来源:《中国民族》  字号:[ ]

  记者:您好!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散居人口最多的省份,中原大省河南自古就是各民族交流交融的中转站和中心地。请您结合河南的省情,谈谈对于“守望相助”的理解与感受。

  张广智:“守望相助”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我国民族关系精辟而形象的概括,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指针,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总要求。“守望相助”就是要守好家门国门,守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要登高望远,谋划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促使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守望相助”关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发展大局,关乎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河南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各族群众在此交流交往频繁,是民族交流交融的中转站和中心地。近年来,河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目前,河南正在加快实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努力建设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奋力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离不开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守望相助”的全新内涵,凝聚全省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为守好家门国门、守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奠定坚实基础;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及时妥善化解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坚决打击“三股势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大对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地区的扶贫开发和资金、项目扶持力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全省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扎实推进援疆工作,积极构建“丝绸之路”的桥头堡,提升对来豫务工经商少数民族的服务管理水平,促进各族群众的经贸和文化交流,心手相连、团结互助。

  记者:河南全省158个县市区均有少数民族居住。多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经验。

  张广智: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总人口10601万,56个民族成分齐全。目前,全省少数民族人口145.35万,在全国未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省份中居第一位,其中回族124.11万人,居全国第三位。少数民族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省辖市有4个,万人以上的县(市、区)50个。全国5个城市民族区河南占3个,分别是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洛阳市瀍河回族区。

  民族工作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郭庚茂书记、谢伏瞻省长多次听取汇报、作出批示,并就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出明确要求。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各项民族政策,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加快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有效维护了民族团结良好局面,有力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是坚持完善民族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28个省直部门组成的省级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18个省辖市、158个县(市、区)、233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定期研究部署民族工作。省政府建立了民委委员制度,每年召开全体委员会议,通报情况,部署任务,整合部门资源,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省所有县(市、区)都保留了民族宗教局的牌子,郑州、开封等工作任务较重的省辖市增加了民族工作部门人员编制和经费,商丘等民族工作重点地区县级民族工作部门全部单设,强化了基层民族工作力量。

  二是坚持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省级开展了争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县、乡、村活动,组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巾帼模范、好员工、先进大学生村干部、好青(少)年系列评选表彰;省辖市、县(市、区)结合民族工作进社区、进企业开展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创建,结合城市流动少数民族人员服务管理,探索在窗口服务行业设立示范点;基层乡村围绕促进民族聚居村与周边汉族村团结,开展了签订“友好村邻”协议、联谊会、恳谈会、结对帮扶等活动,形成了各层级、各领域全面创建的良好态势。全国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以来,河南有29个模范集体和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开封市水稻乡回回寨村被中央宣传部、统战部、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乡(镇)村”,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全省涌现出700多个民族团结模范集体、1500多名模范个人,形成了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氛围。

  三是坚持多策并举促进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始终把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聚居地区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制定了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政策措施。出台了《河南省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贫困县、乡、村以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帮助贫困少数民族群众解决生活生产困难。2011年以来,河南向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投入项目资金和发展资金近10亿元,向民族乡镇转移支付资金超过4.6亿元,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更具活力。出台了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贴息管理实施细则,支持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加快发展,2011年以来为87家定点生产企业累计落实中央贴息6.1亿元,定点生产企业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清真食品、皮毛制革、民族制药、针纺和机械五大特色经济板块,总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利税超100亿元,11家定点生产企业入选2013年全省百强和百高企业,成为民族聚居地区及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新的增长点。

  四是坚持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全省863个民族村全部实现了通广播、通有线电视,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积极发掘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3处清真寺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项少数民族项目、4位传承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一批扎根基层、德艺双馨、群众喜爱的少数民族文艺人才脱颖而出。开封回族剪纸艺术家胡宝国,以手工剪纸蝴蝶一万只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西平县回族词作家张宝城创作的《中国回族歌曲集》,填补了我国没有回族歌曲集的空白;周口回族作家李智慧的作品《羊来羊去》于2010年荣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郑州阿拉伯文书法家米广江的作品《真主的99个尊名》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并永久陈列。重视和发展民族教育,形成了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完整体系,民族聚居地区“两基”成果得到巩固,适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均在98%以上。民族中小学建有图书室的占90%,实现信息化教育的占60%。在省内多所高校建立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少数民族群众性体育健身项目逐步增多,成功举办了七届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提升。

  五是坚持依法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加强制度建设,结合新形势,针对群众关切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依法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疆少数民族群众来豫务工经商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全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过宗教生活、务工、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流入地各族群众的交流。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养老机构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殡葬改革工作的通知》,推动解决少数民族养老和丧葬问题。加强清真食品市场监督管理,成立了河南省清真食品行业协会,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建立群众监督员队伍,形成了“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保障了清真食品安全。

  记者:实践证明,要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的理念。长期以来,河南各级党政干部尤其是民族工作者用卓有成效的行动诠释了“两个重在”的理念,有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张广智:民族工作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对“民族工作重在平时、重在交心”理念的认识,切实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注重工作实效,赢得了各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一,深入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推进民族政策法规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寺庙,活动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活动效果不断提升。2011年以来,发放民族政策常识等宣传资料约60万份,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文艺演出900余场次。坚持把党员干部作为重点,在各级党校设置民族理论课程,教育党员干部做维护民族团结的模范。重视发挥媒体作用,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在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中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民族团结如空气般宝贵”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不断增强,涉及民族因素的纠纷更多地通过调解和法制的手段得到妥善处置。

  第二,严格落实党的民族平等政策。重视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建立多种形式的督查督导制度,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层工作机构建设、民族教育事业、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等方面开展联合督查,确保党的民族政策落到实处。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公告民族政策规定和有关工作数据,接受群众监督,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推行网格化管理,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把民族工作的触角延伸至乡村基层,努力实现民族政策落实“全覆盖、无缝隙”。

  第三,密切与少数民族群众的联系。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建立了党政领导和各级民族工作干部联系少数民族知名人士制度,定期交流,增进感情。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支持民族聚居地区发展,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解难事。针对少数民族群众反映强烈的“吃放心肉难”问题,在郑州、开封、洛阳、漯河、商丘、三门峡等少数民族群众较多的地区建立完善了清真牛羊禽肉固定屠宰点或清真肉食品专业市场,满足了城区少数民族群众清真肉食品生活需要。

  第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使用。截止2012年3月,全省少数民族干部达到3万人,其中党政机关干部7200人,4个少数民族人口10万人以上的省辖市、50个万人以上的县(市、区)、376个少数民族人口千人以上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班子中基本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建立了县处级少数民族干部和企事业单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库,逐步形成阶梯式干部队伍结构。每两年举办一期全省县处级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纳入省委党校主体培训班次,培训对象逐步从党政机关扩展到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少数民族干部在反映社情民意、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得到了较好发挥。

  第五,构建保稳定促和谐长效机制。经过不断探索总结,逐步形成了排查研判、风险评估、紧急处置、协作配合等一整套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制度。通过不安定因素月排查,及时发现消除涉及民族因素的不稳定苗头;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定期研判会商,准确分析维稳形势;推行社会风险评估机制,统筹考虑发展与稳定,确保政策措施合法、合理、可行、可控;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及时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建立完善与外来少数民族人口流入地的合作机制、与周边省份的区域协调机制,妥善解决涉及民族因素的跨省矛盾纠纷。

  记者: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圆好团结梦,实现发展梦,共铸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请问,围绕这个民族工作的主题,河南有哪些新的思路,并将采取哪些新的举措?

  张广智:“圆好团结梦,实现发展梦,共铸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和少数民族人口大省,理应承担更多责任、发挥更大作用。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我省调研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省近年来的工作,就事关河南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河南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习总书记特别强调,自古以来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出彩。前不久,我省召开专题研讨班,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了集中轮训,进一步激发了全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凝聚了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强大动力。

  下一步,河南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我省工作时的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牢固树立“重在平时、重在交心”的理念,紧紧围绕“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和“四个河南”建设,以改革的精神和优良的作风,破解难题,促进发展,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早日实现“团结梦、发展梦、中国梦”做出河南应有的贡献。

  一是着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加强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进民族工作进社区、进企业;在中小学和内地民族班开展“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主题教育活动,评选命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使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坚持和完善民族宗教维稳工作机制,及时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

  二是着力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结合“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着手编制“十三五”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坚持“雪中送炭”,管好用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改善民族聚居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用足用活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优惠政策,引导定点生产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增强竞争力。

  三是着力加强城市民族工作。探索加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动态。完善少数民族流入地与流出地合作机制,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在就业、子女入学、就医、社保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使他们进得城、留得住。

  四是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加强少数民族养老机构建设,使少数民族群众老有所养。尊重少数民族群众习俗,努力解决少数民族丧葬用地问题。抓好对少数民族贫困村群众的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妥善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在拆迁、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是着力提升民族工作服务能力。加强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对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民族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落实少数民族干部队伍选拔配备政策,争取应配尽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各级民族干部服务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心手相连崛起中原,团结互助振兴河南。衷心祝愿河南各族同胞美梦成真。

  张广智:谢谢你们!也感谢《中国民族》杂志长期以来对河南民族工作的宣传!

本文来自《中国民族》特刊 守望相助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