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民族地区|幸福日子还长着呢——重访青海格尔木市长江源村

日期:2017-10-27  来源:中国民族   字号:[ ]

长江源村一角

  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期间,来到海拔3000米的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进行调研。看到全村藏族同胞住上了漂亮的楼房,有稳定的收入,普遍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总书记高兴地说:“你们的幸福日子还长着呢。”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唐古拉山镇,有“长江源头第一镇”的美誉。这里平均海拔4700米,常年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生态脆弱。2004年,响应国家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的号召,唐古拉山镇6个牧业村的128户藏族群众,离开世代游牧生活的草场,搬到格尔木市郊的移民新村——长江源村,开启了从游牧到定居的新生活。十几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以及各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移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草原生态也有了很大改观。

  “习近平总书记到我们村里视察,是我们莫大的荣幸,也是我们无上的光荣,更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总书记考察长江源村以来,当地干部群众牢牢铭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切祝福,将之转化为不断推进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巨大能量。一年来,长江源村不仅村容村貌、生产生活有了新的变化,村民的思想观念也正在发生着新的转变。

  好日子

  盛夏的长江源村,天高云淡,绿树葱荫,鲜花盛开,处处是和谐、发展的景象。村口,一座崭新的藏族特色大门巍然竖立,两侧还建起了民族特色长廊。村内环境整洁卫生,一排排藏式风格的庭院民居、楼房以及文化大舞台等在阳光下分外夺目。村委会前的广场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源村调研时的画面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等内容的巨型展板高高竖立。

  说到总书记考察当天的情景,至今长江源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作为村里的老支书,今年63岁的更尕南杰见证了长江源村的发展变迁。当总书记到来时,他第一个上前献了哈达,并作为讲解员介绍村里的情况。“总书记下车后拉着我的手,很温暖。我向总书记介绍了生态移民搬迁前后新旧生活的对比和村里开展生态保护、民族团结、党建工作的情况。总书记认真地听,然后说‘讲得好’”。更尕南杰还特别提到,当考察结束,总书记与全村群众握手告别时,村里很多老人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高喊着“总书记好”“扎西德勒”。

  “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让我们备感荣幸,备感振奋。现在,村民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尽头更足了。”更尕南杰兴奋地说。

  如今,村里不仅建起了崭新的藏式大门、文化长廊等,一系列已经完工或正在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项目,更是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电网下埋,让村民用电更安全;下水道管网改造,水管不再因冻裂漏水;房屋加保护层,冬天房间更温暖;路灯增装、垃圾场填埋扩建等,让生活更方便、环境更卫生;规划实施中的天然气入户,让村民彻底告别烧煤的时代;因盐碱大而损坏的道路、因风沙而折损的树木已经重新修整补种……更让全村藏族同胞期待的是,村里还将建起一座特色浓郁的藏族风情园,目前正在做前期规划,预计最快于年底开工,届时将开展文化旅游。

  悄然间,村民的思想观念也有了新的积极变化。今年外出打工的村民比往年多了不少,在村里开小卖部、小吃店、奶茶馆、家庭旅馆的已有20多家,还有的年轻人经营起了电商。随着城乡距离的拉近,村民与外面的交往交流越来越多,语言沟通和致富能力也不断提升。在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基础上,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镇党委政府的扶持下,村里还建起了扶贫宾馆、农贸市场和养殖基地,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藏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和谐四瑞”画像,寓意团结和谐。如今,村里建起了“民族之家”,里面悬挂着56个民族大花园的巨幅宣传画,摆放着藏族群众生产制作的石磨、花瓶、玛尼石雕刻、乌朵(放牧用的抛绳)等民族手工艺品及“和谐四瑞”等画像,彰显出民族大团结的浓郁氛围。前不久,村里刚召开了创建健康村专题会,红色的条幅依然悬挂在村委会办公楼二层,全省健康村镇观摩会即将在这里举行。“有了团结,才有了发展;有了和谐,才有了幸福。”围绕民族团结、社会治安和卫生环境等工作,长江源村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由党员带头引领,同时注重日常宣传教育,让村民自觉维护大好发展环境。

  以雪域高原为背景的村广场文化大舞台上,十几位村民开始伴着音乐排练舞蹈。离开了草场的村民们,休闲的时候还会经常跳起锅庄。前几年,一些村民自发组建了舞蹈队,取名“岗尖梅朵”(藏语,意为雪莲花)。如今在相关部门支持指导下,舞蹈队的配套设施越来越齐全,节目越来越丰富,参与的群众也越来越多。村里藏族风情园建成之后,岗尖梅朵舞蹈队将参与其中,他们还要到外面演出。文化大舞台周边建有篮球场、健身器材等,镇村两级的文化站也设在这里,里面有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等,村民文化生活丰富而充实。

  “现在变化太大啦!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么好,衣食住行不管哪个方面,都是翻天覆地了。”53岁的斯秋大妈正带着孙女在广场游玩,说起眼前的变化感慨万千。“现在感觉最好的就是学校。村里有小学,去年又建起了幼儿园,中学有格尔木市民族中学,孩子上学太方便了。”此时正值暑期,长江源小学校园安安静静,这里不仅教学设施一流,其教学质量也颇高,周边群众的孩子都爱来这里上学。据介绍,目前,唐古拉山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七月,正是草原上赛马会的时节,一些村民携家带口到山上的草原游玩避暑。有的村民则赶在这个时节去帮山上的牧民剪羊毛或放牧,挣些收入。三江源国家公园建立后,村里还成立了草场管护员队伍,定期或不定期到山上对草场进行监测巡查,发现鼠害严重、牲畜量超载以及非法开矿等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处理。“现在不骑马了,都有车了,从村里到山上牧区很方便。我们下来之后,动物们也自由自在了。”更尕南杰高兴地说。

  如今,村里的生态移民已从最初的128户407人,增加到247户572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村民的收入水平也越来越高。今后,长江源村将打造高原特色藏式风情旅游村落,唐古拉山镇也将规划建设藏族特色旅游小镇。“原来低矮残破的小房子全拆掉了,镇上建起了统一规格上档次的建筑设施,很多村民上去后都认不出来了。”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发展旅游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将成为带动牧民奔向小康的新引擎。

  “总书记视察之后,唐古拉山镇对‘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奔小康。”镇人大主席文昌太介绍说,为进一步推动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市、镇、村三级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谈思路、谋发展、看实效。同时,通过组织干部到外地参观考察、加强村民实用技能培训、谋划特色产业发展等举措,不断引导干部群众向前看,不断提升增收致富能力。今年,镇上还首次设立了创业标兵表彰,评价标准格外注重新理念、新思路、新发展。

  老支书

  更尕南杰家的庭院面积300多平米,住房62.2平米,他后来又自己出资搭建了客厅和库房。宽敞舒适的客厅里,摆放着习近平总书记到村里调研时的照片,以及更尕南杰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证书。宽大的藏式沙发床和茶几家具以及40多寸的液晶电视,更让房间显得现代大气。

老支书更尕南杰

  每天早晨5点半,更尕南杰准时起床,把家里打扫干净,烧好奶茶吃过早餐就去村委会了。有时加班,他就在外买点吃的。“在村里,不操心是不行的。我这个人,就是坐不住,村上有事情随叫随到,这就是我的性格。”更尕南杰总是满脸和蔼的笑容。“作为党员干部,不管职务高低,都要为老百姓做好事。”1987年入党的更尕南杰,当过村上的组织委员、宣传委员,2008年当选为村支书,后来村上进行了两次换届选举,但上级领导都没有让他完全退下来,又连续两届任村支委副书记。“搬迁下来以后,州市等各级领导都特别尊重我、信任我。我一生听党的话,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的培养。”更尕南杰深有感触地说。他最后悔的就是自己没有上过学,不过,村干部现在越来越年轻化、知识化,村支书也是大学生。今年,又将举行换届选举,更尕南杰已准备彻底退下来,让年轻人放开手干。

  次央拉姆

  次央拉姆正在隔壁的亲戚家里玩,见有外人进来,她飞快跑到表姐的房间。很快,又探出头来问道:“你们来干什么?”听说是来采访她,稍显害羞的她接着问道:“你们想采访什么?”看得一家人开心地笑起来。

次央拉姆(前排右)和家人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长江源村调研时,五岁的次央拉姆给总书记献上了哈达,总书记亲切地把她抱到怀里,祝福她健康成长。如今,次央拉姆就要上小学了。“习爷爷来这里时抱着我,我对习爷爷说‘我爱你’,还亲了他的脸蛋儿。”可爱的次仁拉姆高兴地说。据奶奶白玛措毛介绍,原来小拉姆比较内向,总书记来了之后,她变得越来越爱笑了。次央拉姆出生在长江源村,她的愿望就是好好学习,等长大以后到北京去上大学,那样离习爷爷就更近了。

  次央拉姆的表姐索南央吉在陕西咸阳西藏民族大学读大三,学的是教育专业,正放假在家。次央拉姆的舅舅索南扎西刚刚有了自己的小孩,他以前在铁路派出所上班,后来辞职做起了电商,主要经营当地赛马会的商品。

  “黑帐篷”茶馆

  闹布是长江源村的村主任,自2004年当选以来一直干到现在。去年5月,闹布租下村里的一间房屋开起了茶馆,取名“黑帐篷”。走进黑帐篷茶馆,藏式吧台后面的墙上张贴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像。屋内有9套藏式桌椅,另设有两个包间,藏族风情浓郁,还连着WIFI。门口座位处,70岁的永旦老人正喝着茶。他是村里的五保户,每个礼拜都会到茶馆里喝一次茶,一次一暖壶,价格10元。永旦老人汉语很好,两个女儿已出嫁,但享受养老医保、生活费、住房等好政策,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闹布家有四个孩子,大儿子兰州大学毕业,老二是女儿,读到高中后,因当时家里困难就没继续上学,老三读的是西藏民族大学,老四在海南上大学。他家的茶馆租金是一年26000元,加上装修等费用,一共花了5万多元。去年开张以来,现在已基本收回成本。平常,闹布的老伴和一个亲戚打理着店面,除了有酥油茶、甜茶、红茶、菊花茶等茶品外,还有主食干拌面、咖喱饭、酸奶、包子、蛋炒饭、藏面、肉汤、牛肉、糌粑等。现在村里开餐馆的有五六家,平时消费以村里人为主,外来的客人也逐渐增多。

  说话间,又有几位喝茶的客人进来了。其中,坐在茶馆最里面的客人名叫才加,今年48岁,正在等几个朋友来喝茶。才加在青藏公路局唐古拉山段工作,已经干了24年。现在孩子放假,他从工区回到格尔木市郊的家里休息。才加的爱人是长江源村人,他很早就听说这个村的人很实在,听党的话,守法守规。常年在沱沱河养路工区工作,才加也见证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不仅草场越来越好,野生动物多了起来,垃圾也很少见了。

  申格老人

  这两天,由于申格的老伴心脏不好,正在格尔木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据说,从内地来的一位专家医生已经赶了过来,准备做手术。

  记者来到申格老人家,他的孙女白玛尕正在客厅休息。白玛尕今年14岁,在市民族中学上学。白玛尕说,奶奶住院这些天,都是爷爷一直在医院陪着。村子距离市区很近,4路公交车每天往返,平时都是妈妈送饭去医院。

  屋内墙上,悬挂着习近平总书记在申格家调研的照片。当时,总书记同他们亲切地拉起家常,了解一家人的收入、工作、学习情况。申格告诉总书记,生态移民前,他们住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那里海拔4700米,住帐篷、睡地上,点的是羊油灯。搬迁后,住上了国家给盖的新房,家具家电也齐全了。党的政策特别好,生活已经很好了,提前圆梦了。总书记听了高兴地说:“你们的幸福生活还长着呢,希望你们健康长寿!”

  “爷爷说,来客人就要好好接待。”白玛尕说,习爷爷来后,一家人都特别高兴。申格老人还特意嘱咐家里人,要把党的政策宣传好,把现在的幸福生活宣传好。白玛尕的爸爸多层和妈妈益尕虽然汉语不太流利,但都对党充满感激。如今,总书记在申格家里坐过的沙发和茶几都已经被珍藏起来,当时的地板也换了。过去一年,申格家同全体村民一样,牢记总书记的教导,积极发展生产,申格的女儿益尕也申请成为草场管护员,有了固定收入。

  长江源村,不仅代表着地理概念,更彰显着新的希望:来自长江源头和饮水思源,幸福生活如长江水长又长。

长江源村文化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