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民族工作迈上新台阶

日期:2017/10/24  来源:null  字号:[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流动的活跃期,少数民族人口大规模向东部和内地城市流动。当前,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三分之一的少数民族常住在城市。民族工作的对象正在从民族地区扩展到中东部地区,从农牧区扩展到城市,从聚居区的常住少数民族人口扩展到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已成为民族工作的重要阵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作了重要论述。2016年召开的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对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创新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5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下,各部门各地区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围绕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进行了积极探索,城市民族工作迈上新台阶。

  搞好两头对接,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对象之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能采取关门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关键是要搞好流出地和流入地的两头对接。

  烤羊肉串是不少人喜爱的新疆特色美食,在武汉有不少新疆籍务工人员以此为业。在满足市民需求的同时,卖烤羊肉串也带来了占道经营、油烟污染等问题,这让武汉市硚口区城管执法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潘淳很头疼。在来自新疆的干部买买提力的协调下,难题解决了。买买提力说:“我们语言相通,既熟悉新疆的政策法规,也了解武汉的城市管理规定,两相结合工作就更好做了。”

  买买提力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的一名处长,2014年4月他被派到武汉,担任湖北省新疆工作站武汉站站长。他说,走访新疆籍的个体经商者,了解他们在鄂就业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是工作站的主要职责。

  近年来,湖北大力鼓励新疆各族群众来鄂工作、学习和生活,湖北省委还决定每年拿出20个武汉等城市的公务员指标,定向招录在鄂新疆籍大学毕业生。目前,有超过6000名来自新疆的各族群众在湖北工作、学习和生活。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在鄂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湖北在武汉、宜昌、襄阳三市设立了新疆工作站。来自新疆的3名维吾尔族干部和3名汉族干部驻站工作。工作站接受湖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按照“属地管理、全省统筹”的原则,分别在当地民宗委(局)挂牌。

  湖北与新疆合作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是近年来两头对接工作的缩影。如今,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的对接机制正在逐步完善,各地探索建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加快构建流出地和流入地信息互通、人员互动、衔接互补、共同负责的工作格局。例如,甘肃省民委与四川等十余省区民族工作部门建立了工作协作机制;辽宁省民委与云南等8省区民族工作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安徽马鞍山市民委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民委建立了跨区域协作机制…… 

  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关键是要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平等地享受教育、就业、创业、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

  从流动摊点到固定店面,来自新疆和田的阿卜杜拉已经在南昌生活了15年。合法、诚信经营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让阿卜杜拉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耐心细致地讲解相关政策、出面做担保租店铺……回顾创业生涯,阿卜杜拉直言,每当他遇到棘手事,南昌的“警察兄弟”徐勇总会在第一时间出现。“我能开餐厅当老板,离不开国家对我们少数民族同胞的好政策,离不开南昌广大市民的真情帮助。”阿卜杜拉动情地说。

  南昌是国家民委确定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2011年以来,为了加强新形势下城市民族工作,国家民委先后分六批在全国选取35个城市开展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并命名12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以总结宣传推广相关地方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

  北京、河南等地先后举办多期新疆少数民族群众语言文化政策学习班,帮助他们在提高汉语能力的同时增强知法、守法意识;广东、湖南等地采取多种措施,做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子女入学同当地居民同等对待,将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人口同等纳入低保范畴。部分地市还通过减免办证费用或税费等方式,支持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经营清真拉面店。

  强化社区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群只有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交流互动中,才能对彼此的文化、信仰、生活方式更加了解,实现和谐相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城市民族工作要把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使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

  前不久,一场异彩纷呈的民族联谊晚会在浙江省绍兴市柯亭社区举办。53岁的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玲娣说,她在社区工作了17年,见证了许多少数民族群众在这里创业、安家,“不只是联谊晚会,每逢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社区都会邀请少数民族居民参加庆祝活动。”

  “社区工作就是多办一些惠及百姓的实事,多解决一些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从关心入手,把他们当成一家人对待,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王玲娣说,这些年来,一些少数民族群众的孩子在柯亭社区出生和成长,每当他们碰到办准生证、孩子落户、打预防针等事情,都会到社区服务中心咨询,工作人员都会积极帮助协调。

  为做好社区民族工作,广东省民宗委明确提出城市民族工作要重心下移、着力社区,推动民族政策在城市社区基层落地。为此,广东省民族、民政部门联合出台加强社区民族工作的指导文件,省政府拨款专项支持19个重点社区打造城市民族工作示范社区。

  深圳市宝民社区为了破解出租屋数量多、人口总量大且流动性强、服务需求大等难题,在广东省成立了首个“民族之家”服务平台,把各族居民团结起来、凝聚起来,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为构建各族同胞的和乐家园,许多地方像浙江、广东一样,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吃穿娱乐、婚丧嫁娶等日常环节抓起,为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帮助:

  ——上海、广州等地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本的理念,注重倾听少数民族同胞意见建议,宣传表彰各民族联合创业、扶贫济困、邻里相助等方面的典型,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相互尊重,营造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氛围。

  ——南京、青岛等地通过成立社区民族工作服务站(窗口),利用公告栏、微信等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惠民政策,在提供就业、就医、社保、子女入学等一站式服务的同时,常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只有解决实际困难,才能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建立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民族工作网络,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努力解决好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特殊需求,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

  保障合法权益,城市让各族群众生活更美好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区发生了针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拒住、拒载、拒餐、拒售、特殊安检及就业歧视事件。这些歧视或变相歧视少数民族群众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民族间的感情。

  对此,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此类问题,坚决纠正错误行为,杜绝此类事件发生。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再次就注重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作出强调。

  近年来,辽宁、湖南、海南等地进一步完善城市民族工作法规体系,通过制定、修订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开展对服务行业和生产经营管理者的教育引导,针对对特定少数民族群众的拒住、拒售、拒载以及特殊安检、就业歧视等问题进行严肃整治,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一些少数民族群众从边疆来到内地城市,面临着语言不通、饮食习惯不同、宗教活动场所短缺等难题,其中一些特殊需求是他们个人无法解决的,需要政府部门提供相关的服务。”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看似是小事,但解决得不好,就会变成影响民心的大事。

  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就要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为他们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在这方面,浙江、广西、重庆等地充分尊重具有特殊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群众,通过设立清真牛羊肉供应点、修缮清真寺、建设穆斯林公墓等举措,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入口”“入寺”“入土”问题。

  一些少数民族群众进入城市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城市的生活和管理方式。对此,一些地方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城市管理规定,做知法守法的公民。

  宁波、武汉、西安等地加大城市管理政策法规宣传力度,注重发挥民族宗教团体和代表人士的作用,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同胞依法经营。  

  如今,四川麻辣烫“烫”到边疆,新疆羊肉串“串”遍了全国,城市在各族群众深入交往交流交融中的平台作用越来越重要。这是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必经的历史过程。城市,将让各族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