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态”教育基地 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

日期:2022-11-30  来源:贵州省黔东南州民宗局   字号:[ ]

近年来,黔东南州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工作思路,在全省率先依托旅游景区景点,把创建工作与景区保护开发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旅游+民族团结”新业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教育新模式,努力把景区建成多民族共生共享的乐园、文旅融合发展的胜景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强化景区建设,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推进景区创新融合发展。围绕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推进“活态”教育基地建设与美丽县城、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示范点工程建设相融合,加强景区发展规划和制定景区星级打造计划,挖掘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开发一批原生态民族文化体验项目,提升景区的综合服务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加强景区智慧平台建设。创新“互联网+”平台,打造“旅游+民族团结”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建立完善景区官网、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抖音号等智慧服务平台,将民族政策民族知识纳入宣传展示内容,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空间,推动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传格局。加强景区人员能力提升。加强对景区管理员、讲解员、导游、非遗传承人等“关键少数”人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使其正确认识新时代民族工作和自觉履行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社会责任,通过他们的宣传,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打好文化牌,坚持以文化浸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丰富文化形式,实现民族文化“双创”目标。以民族文化及红色文化为根基,以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挖掘整理一批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同心圆梦故事的文艺作品,挖掘整理了“共命运,心连心,我为西江苗寨代言”“岜沙苗寨旅游发展路”“文化自信焕新彩 民族团结促和谐”“流淌在血液里的信仰”“岑巩县龙鳌里历史的传承和守望”等民族团结好故事;创新研发一批文化旅游商品,将旅游商品打造成为景区旅游宣传、各民族优秀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有形载体,推动优秀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植入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景区现有资源为基础,将中华文化符号与景区文化相融入,如给景区景点的楼栋、巷道、路段、植物等以“团结路”“石榴巷”充满文化意蕴和教育功能的名字命名等,不同形式的文化嵌入,逐步引导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打造建立一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场所、体验馆。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开展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红色革命历史教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中华民族发展史等系列教育活动,使“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深扎根各族群众心中。

三、打好示范牌,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态”教育示范基地。将西江千户苗寨、黎平肇兴侗寨、镇远古城、芭莎苗寨等景区打造成为州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态”教育基地,示范带动全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态”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取得成效。各县(市)依托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氛围营造、创新宣传载体、丰富主题教育活动,打造县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态”教育基地。州民宗委和州文体广电旅游局牵头,组织开展1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秀宣讲员评选命名活动,通过示范典型引领,引导各民族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珍爱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