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民族院校应用化学专业虚拟教研室”
获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日期:2022-06-09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   字号:[ ]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中南民族大学“民族院校应用化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这是继“民族院校会计学专业虚拟教研室”之后,学校获批的第二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该虚拟教研室由中南民族大学牵头,联合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等高校共同建设。教研室依托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专业优势,充分整合相关民族高校资源,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打造教师发展联盟,建立多校合作机制。教研室建立了民族院校跨校际跨地域“线上线下、虚实结合、共建共享、动态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形成“交叉融合、协同发展”运行模式。利用“互联网+”智慧教学手段,定期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研讨,保证民族院校之间相关教学研究互动、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发展协同的常态化。

二是明确专业核心要素,实现专业协同发展。虚拟教研室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生源特点及地域资源,突出个性化培养特色。推动相关民族院校共建一流师资,共商课程体系,共享培养过程,共抓培养效果,推行教师互聘、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现合作协同育人和专业协同发展。

三是凝聚团队集体智慧,共建共享教学资源。结合不同民族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虚拟教研室形成校际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多元化课程架构,体现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多样化。构建系统化和网络化的教学资源库,引导教师关注、收集、精选、优化、活用教学资源,创造性地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促进民族院校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四是构建协作教研形态,协同提升教学质量。依托虚拟教研室平台,实现高校间教师在线教学经验成果交流、线上公开课、在线观摩、相互在线授课、新课试讲、督导听课、案例分享,促进教学过程、教学服务、教学指导、教学反馈、创新推介的校际协同发展。成立课程组,定期发布联合教研项目指南,强化院校在课程思政的融入、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设计和过程创新的合作,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五是创新教师培养模式,促进教师协同发展。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教学方法和专业素养,开展预约式、诊断式、发现式、应用式教学指导。发挥教师特长,培育个性化的 教学特色,鼓励民族院校应用化学及相关专业教师合作开展教学学术研究,联合申报各类国家级项目,助推教学能力提升,促进教师的协同发展。